我无猛烈心,出处每犹豫。
或同燕雀栖,或逐枭鸾翥。
向焉固非就,今者孰为去。
去就本一途,何用独多虑。
但虑末代下,事事古不如。
从今便束装,移入醉乡住。
醉乡固云乐,犹是生灭处。
何当乘物化,无喜亦无惧。¤
和陶渊明杂诗(六首。以下《越游稿》)。元代。戴良。 我无猛烈心,出处每犹豫。或同燕雀栖,或逐枭鸾翥。向焉固非就,今者孰为去。去就本一途,何用独多虑。但虑末代下,事事古不如。从今便束装,移入醉乡住。醉乡固云乐,犹是生灭处。何当乘物化,无喜亦无惧。¤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河间宵征。明代。徐熥。 不尽风尘苦,宵行路更难。清霜蛩语急,斜月马蹄寒。砧捣闺心碎,笳吹乡梦残。驿楼看尚远,何处解征鞍。
和天字。宋代。韩淲。 岁晚营寒事,峥嵘穷腊前。云山一败裘,百种不敢先。游于物之初,更尚我所贤。彼哉野马尘,从渠舞瓮天。
题弥仲纶澹泊斋。明代。释宗泐。 禅斋名澹泊,自可寄閒身。席上尘都积,门前草自春。寒衣缝野槲,晓饭煮江莼。不动区中念,端为世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