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宋代。辛弃疾。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深夜听歌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中秋夜雨的深恶痛绝,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时下的恶劣情绪。结尾二句写生活之寂寞无聊。其中前一句关合词题,写王路钤中秋词,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点快感,给这寂寞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而“这一场寥索”五字,又绕回了原题,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这一天生活极其凄凉、空虚。以情结景,对风雨中秋节,对这一场生活,流露出极度失望情绪。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柬耒阳胡使君 其二。明代。岑徵。 耒江清见底,如带绕城阴。我欲学为政,高堂闻素琴。三秋兰芷气,千里楚云心。旅客岂无病,安眠罢越吟。
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宋代。刘克庄。 去岁相过寂寞滨,心如符券迹参辰。骨香万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复神。哀仲行诗谁续古,补中丞传岂无人。短歌虽愧招魂作,或可留传达史臣。
四月三日度仙霞关。清代。顾嗣立。 闽海地脉多峰峦,万山烂漫奔中原。砉然截断罗刹水,四扇突兀开雄关。琉球日本使络绎,东瓯南粤人蹒跚。荔支末利争赴市,江珧牡砺来输官。一夫当关按剑立,百万铁骑心胆寒。唯天设险表万国,正器岂许庸夫干。我从窑岭上嵽嵲,时节正届春光残。樟松合抱挺百尺,白石遍插青琅玕。幽丛荫郁百鸟聚,啁啾似惧弹金丸。山花无名开绝壁,一枝冷露零漙漙。红如丹砂白如雪,黄紫照耀成斑斓。竹鸡大唤走木客,野猿上树千回盘。行来绝顶踞关口,此日恍在蓬莱看。金银宫阙散异彩,鞭鸾笞凤声珊珊。俯视原畴平若掌,江海一气云天宽。众峰起伏如怒浪,前后左右皆儿孙。坳中陡起一片白,黑风飒飒烟瀰漫。阿香推车响脚底,跳珠乱迸黄河翻。飞流千丈分百道,下注龙井增波澜。浑浑沌沌震玄窞,水石拮隔何时乾。仆夫下岭如健犊,小竿羊牯同巑岏。吴山越水足迹遍,未若此境夸雄观。荡胸决眦渺何许,襟怀始笑吾儒酸。笔底光芒射六合,南游好惬平生欢。
答李贞伯。明代。张弼。 青云旧冠盖,白发老林皋。抚事惟看易,消閒自写骚。眼前花作阵,霜下菊称豪。东海盘陀石,时来坐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