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渌(lù)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月:一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欲语:好像要说话。
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此诗写劳作之事,其作年难以考证。王琦《李太白年谱》、詹鍈《李白诗文系年》、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均不提此诗作年。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95-414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对此诗的理解,也有人认为是写一位男子在劳作中对爱人的思念。按这样理解,这首诗就与《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极为相似,它们都选择了渌水荡舟的背景。不过《关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于言表;而这首《渌水曲》虽也直言“愁杀”,但语气隐忍克制,如雾里看花,热泪欲零还住。《关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节十分完整,意态高雅,从容而颇具富贵气象;而《渌水曲》则似唯有无边愁怨,不着际涯,正是抉择其寂寞凄凉之状。《关雎》中,哀止于“反侧”;《渌水曲》中,心含悲凄仍不忘劳作,都可谓哀而不伤。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乙丑冬重过古囊 其五。明代。黄廷用。 飞锡从初地,布金种福田。兽蹲承跌座,鸟喜结花毡。芝产灵池润,松滋甘露偏。禅心明皎月,兹事已千年。
送南京户部员外林原朴先生致仕。明代。柯潜。 秋风吹鬓渐成丝,便赋柴桑归去辞。客里久怀莲社约,俸馀留得草堂赀。欲添诗景多栽竹,恐惹机心不对棋。未老乞身真自乐,世间能有几人知。
乐岁农家喜夜春。朝来收宿雾,快新晴。云移日转午风轻。香罗薄,暄暖困游人。
积水满春塍。绿波翻郁郁,露秧针。幸无离绪苦牵情。烟林外,时听杜鹃声。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宋代。赵师侠。 乐岁农家喜夜春。朝来收宿雾,快新晴。云移日转午风轻。香罗薄,暄暖困游人。积水满春塍。绿波翻郁郁,露秧针。幸无离绪苦牵情。烟林外,时听杜鹃声。
望江南 元夕 三首 其一。清代。张令仪。 看灯节,忆煞去年中。仲虎蹒跚行未稳,季龙娇小语初工。也解戏鱼龙。
次萨天锡韵题铁塔寺壁。元代。李孝光。 平生谢太傅,胜日得重临。地势吞吴尽,江流入楚深。金汤非旧国,栋宇尚青林。野露漙黄菊,独为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