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纤屈损春葱,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天净沙·为董针姑作。元代。吕止庵。 玉纤屈损春葱,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雪白的双手常常弯着,累苦了十指纤纤。两道眉毛淡若远山,低低地压迫眉间。心中早已有说不完的愁烦,猛然听得门外传来卖花的叫唤,顿时停住了绣针,忘了把线穿。
玉纤:女子的手。春葱:喻女子手指。
远山:妇女的眉式。因望之淡如远山而名。
绒:指绣线。
《全唐诗》有朱绛的《春女怨》:“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朱绛存诗仅此一首,却因末句巧妙的构思留名诗坛。本曲也多少受到了这首小诗的影响。
“玉纤”与“春葱”、“远山”与“眉峰”本属于同一类概念,诗人将它们分拆开来,间以“屈损”、“压损”的词语,“损”是无复旧貌的意思。这样的安排,便带上了一种昔今对照的意味,较之直言“屈损春葱”、“压损眉峰”,更觉婉曲深沉;而“玉纤”、“远山”的拈出,也暗示出主角董针姑的年轻柔美。针姑是对针线女子的称呼,因其飞针走线,所以作者先从其“春葱”寓目入手。所以起首两句,展示了一名年轻女子一边擢弄着纤纤素手做针线活,一边愁眉紧蹙、似有无限心事的形象。
第三句承上启下。“闲愁万种”是对“屈损”、“压损”的小结,“早是”则为领起下文留出了地步。“闲愁”究竟是为了什么作者没有讲,也不易讲,因为平平地叙述解释,难以与上文楚楚动人的愁态匹配平衡。妙在诗人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镜头,让这位针线女子停住了手,“绣针儿不待穿绒”。绒即“茸”,是刺绣专用的丝线,因其茸散可以分擘而得名。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听到了门外的卖花声,这无疑是春天来临的信号。诗人在句前加上了一个“忽”字,显示了董针姑此前一直沉浸在愁思之中。猛然意识到春天,不禁停止绣作,于是这其间的感春、伤春、怀春、惜春,自怜青春,自念人生,这种种的意境便俱在读者意中了。这较之朱绛的“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中”显然更为含蓄、隽永,有青出于蓝之妙。
吕止庵,别有吕止轩,疑即一人。生卒、经历不详。散曲作品内容感时悲秋,自伤落拓不遇,间有兴亡之感,可能是一宋亡不仕的遗民。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晴霞结绮"。以后庭花十首得盛名。今存北词谱及阳春白雪中。所做散曲作品现存小令三十三首,套数四套。 ...
吕止庵。 吕止庵,别有吕止轩,疑即一人。生卒、经历不详。散曲作品内容感时悲秋,自伤落拓不遇,间有兴亡之感,可能是一宋亡不仕的遗民。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晴霞结绮"。以后庭花十首得盛名。今存北词谱及阳春白雪中。所做散曲作品现存小令三十三首,套数四套。
雪。明代。杨基。 欹欹整整复皑皑,可是春冰细剪裁。到处江山皆玉立,谁家庭院不花开。几回旋绕还飞去,半饷悠扬却下来。独有梅边易消灭,也应和气近蓬莱。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六十八。宋代。释绍昙。 趁晴盖却屋,捉空种了麦。安身立命既无忧,只须体究庭前柏。坚守岁寒,青无变色。唤作西来直指宗,瞎。
兼送沈嘉则游中原兼访戚将军。明代。袁景休。 中原此去欲如何,把酒闻君慷慨歌。道上霜寒逢白雁,马前木落见黄河。五陵烟雨秋难尽,三辅风云气尚多。记得少年曾学剑,壮心犹自忆廉颇。
詶李处士因笃。清代。顾炎武。 三晋阸河山,登览苦不畅。我欲西之秦,潜身睨霸王。一朝得李生,词坛出飞将。撝呵斗极回,含吐黄河涨。上论周汉初,规模迭开创。以及文章家,流传各宗匠。道术病分门,交游畏流宕。朋党据国中,雌黄恣腾谤。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论事如造车,欲决南辕向。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奸状。稍存俞咈词,不害千喁唱。君无曲学阿,我弗当仁让。更读诗百篇,陡觉神采壮。先我入深岩,嵚崟剖重嶂。高披地络文,下挈竺乾藏。大气橐山川,雄风被边障。泚笔作长歌,临岐为余贶。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惟此区区怀,颇亦师直谅。窃闻关西士,自昔多风尚。豁达贯古今,然诺坚足仗。如君复几人,可惬平生望。东还再见君,床头倒春酿。
虞美人。宋代。贺铸。 粉娥齐敛千金笑。愁结眉峰小。渭城才唱浥轻尘。无奈两行红泪、湿香巾。伤心风月南城道。几纵朱轓到。明年载酒洛阳春。还念淮山楼上、倚阑人。
已卯元日内弟玑见过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 汝今年四十,而我八年多。世路怜书剑,生涯笑薜萝。游将花并放,醉拟鸟同歌。莫问朝元日,伤心是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