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碧瓦。宋代。范成大。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
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碧瓦:绿色的琉璃瓦。绣幕:彩绣的帷帐。遮(zhā):楂,起韵。
赤栏:红栏杆。
棠梨:又名白棠,蔷薇科。落叶亚乔木。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诗人看到秀美的田园风光和赤拦桥内侯门如海的贵族庭院,一派温馨承平的气象。他想到朝廷倾覆,山河飘摇,南宋王朝只落得在一隅半壁的残山剩水中苟且偷安。诗人深感沉重的痛楚和不尽的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忧国意识。
参考资料:
1、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085页
2、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1117页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涵碧亭三首。宋代。曹冠。 翠岩森秀爽,蟠结混沌初。唐朝遇藻鉴,胜景方发舒。飞泉注碧潭,流觞绕双鱼。烟霏足奇态,雅称幽人居。刘郎赋丹青,诗思尚有余。使其亲试目,发兴当何如。年来颇湮厄,亭馆几邱墟。寺僧杀风景,古木半剪除。骚人罢登临,过客徒欷嘘。物理不终否,蓬藋新芟锄。松篁亦欣荣,垂条再扶疏。伊余事幽讨,徙倚聊与娱。寄傲引壶觞,招隐携琴书。涓辰此卜筑,何羡诸葛庐。
郴江百咏 其三十七 雕玉山。宋代。阮阅。 㟝嵝崎岖面碧霄,何曾温润似琼瑶。一堆顽石郴江上,纵有昆刀不可雕。
晓沧惠香米,兼以诗贶,赋此为谢,并送之汀州。清代。丘逢甲。 昨荷君过存,袖米为吾贻。袖中复何有,媵米更有诗。诵诗齿颊香,如得班马词。君云米亦香,远自平城来;粒粒如明珠,大小无参差;不忍独用享,分子持作糜。我闻色为喜,涤锜备午炊。呼童汲井华,文武火交资。甫熟未及餐,已觉香流匙。取君诗再诵,感叹翻无涯。君今方奉檄,筹赈淮徐馈。一命思济物,宁复论官卑。朝廷重恤灾,已截漕济之。灾重遍给难,复诏民捐赀。许汇捐者名,冠带给所司。粤民夙好义,急公如其私。每闻邻省灾,泛舟无迟迟。馈民百万众,引领瞻南维。岂知粤中状,民力近亦疲。民力虽已疲,好义风未衰。君来潮四月,捐者犹累累。汀州虽闽郡,近粤情无歧。闻君及春往,已作别后思。龙山听雨夜,凤水看云时。别思亦无他,思起民疮痍。愿得足谷翁,慷慨能好施。舳舻运万斛,陆续淮河湄。米虽腐亦香,馈者食易为。去岁已告灾,计今且及期。颇闻被灾处,草木无根皮。不知馈民况,能再支许时?念此不能餐,北望挥涕洟。作诗用报君,勉哉速驰驱。
东溪种柳。唐代。白居易。 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松柏不可待,楩楠固难移。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
次韵郭元寿泊舟琵琶亭下夜闻吹箫。宋代。周紫芝。 舟在琵琶旧日亭,玉箫更弄月微明。湓江故事新歌曲,便是香山此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