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清江引·咏所见。两汉。佚名。 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凄凉行。宋代。范浚。 君不见神羊触邪世不省,舞马应节披华衣。又不见屈轶指佞没空草,合欢蠲忿生庭墀。勋华一去几千载,神羊屈轶令人悲。二物不可见,我悲何日忘。喧啾闻反舌,炎夏亦凄凉。
寄浙右旧幕僚。唐代。孟迟。 由来恶舌驷难追,自古无媒谤所归。勾践岂能容范蠡,李斯何暇救韩非。巨拳岂为鸡挥肋,强弩那因鼠发机。惭愧故人同鲍叔,此心江柳尚依依。
送李次溪制台奉召入理京营 其三。明代。温纯。 十载旌麾独镇西,论功不止魏公齐。疆开千里生春色,波及三秦净鼓鼙。延世缇骑星拱极,荷天雨露凤衔泥。几几赤舄归朝去,无奈攀辕父老啼。
鹧鸪天 梦访。近现代。黄绮。 寥落村民减旧欢。潜来恃勇识途难。两军接后青山赤,一角吹时烈日寒。除虐暴,复家园。待听骨肉报平安。忽惊榛莽伤肤甚,依旧飘零梦里还。
送张少尹元文还任新喻兼寄李明府伯承。明代。谢榛。 群玉峰头华月低,九仙台上白鸾栖。乘秋欲借王乔履,一夜高飞吴楚西。
李宣自殿院归阙拜礼部郎。明代。黎贞。 十年窗下不辞劳,三峡词源倒海涛。龙虎榜中高入第,凤凰池上惯挥毫。青云路阔轮蹄稳,紫殿风清剑佩高。四海只今鲸浪静,经邦奚惮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