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春归。唐代。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长满青苔的小路边,仍旧是修竹临江,茅檐下的花木,依然是浓荫覆地。
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
谢安常倚杖与孤石相望,我却在浣花溪浅沙地上倾壶独酌。
欣赏那远处闲静浮于水面上的水鸥,观看那在微风中斜飞的燕子。
我今日虽回到了这地方,但不知以后又怎么样,现在蜀中多乱,世路梗阻,年纪这么大了,一个人的一生,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呀。
来日既有限,所以不同不于愁中取乐,醒后有酒又饮个醉,兴之所至便是家了,得快乐时且快乐,何必计较能在这里住上多久呀。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临:挨近,靠近。
覆:遮盖。
频:多次。 甲子:甲为天干的首位,子为地支的首位。天干地支依次相配,便成甲子,乙丑、丙寅、……之类说法,统称为甲子。自甲子至癸亥共六十个一轮,因此六十次轮一遍。后人以甲子来记日,也用以记年。此处的频甲子,是说一年有六个甲子、即,六六共三百六十天,三年就有十八个甲子-频甲子就是多多个甲子,所以别来频甲子。
倏忽:一作“归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还朝,杜甫自成都送到绵州分手。接着徐知道在成都作乱,杜甫只好避往梓州。次年八月,杜甫知道房琯死于阆州僧舍,又赴阆州凭吊,以后便漂泊于阆州、梓州两地。由762年离成都,至764年2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8月杜甫又返成都草堂,前后共三年。这里所说的“归到”,是指严武再镇成都后重返草堂的时间。春华:即春花。
倚仗看孤石:晋谢安所居的地方,有石一柱,谢安常倚仗相对。杜甫在这句诗里说的即指此。
倾壶:指斟酒。 沙:浣花溪有沙。
梗:阻塞。
涯:穷尽。764年,杜甫已五十三岁。
乘兴:兴会所至的意思。
参考资料:
1、刘文蔚.唐诗合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86-488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严武再为成都尹蒹剑南节度使。三月杜甫由阆州复至成都草堂,便写了此诗。诗中反映了杜甫饱经忧患,备尝困顿之后,由于深感踪迹无常,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自伤自解,随遇而安的思想。
参考资料:
1、刘文蔚.唐诗合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86-488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赠杜于皇。明代。王撰。 忆自分携历变更,访君曾过石头城。人惊夔府贫来句,世重樊川乱后名。此地溪山千里梦,今宵尊酒廿年情。西陵放棹乘秋涨,好待荒郊泛月明。
无题。宋代。苏泂。 爱酒陶彭泽,能诗陈后山。浮沉将底用,长大若为颜。镜面舟一叶,梅边屋数间。饶君双鬓白,还我半生闲。
简张安国。宋代。章甫。 南北东西厌问津,西海忘形今几人。惟公名誉一世重,虽不吾与吾当亲。气吞云梦并余子,深厚文章六经似。昂霄耸壑正当时,发策决科余事耳。上方忧顾大江东,虎踞龙盘气象雄。却袖玉堂挥翰手,来成方面保厘功。西风澹日边云碧,岁晚军情犹未得。不应矫首送飞鸿,想得攒眉正忧国。雅闻一诺值千金,推挽尤多乐善心。坐上能容野人否,试听客里短长吟。
春夜次韵。明代。高得旸。 柳叶蛾眉绿,花枝粉脸红。金鬟笼细雾,绣幕护香风。夜气三更后,春光二月中。梨云随蝶梦,来往绕帘栊。
新春喜雨。宋代。徐玑。 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