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玉泉溪

题玉泉溪朗读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译文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注释

叶:一作“树”。

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美好的时光。

杳(yǎo):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题玉泉溪创作背景

  这首诗最早录载于《树萱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魏庆之《诗人玉屑》都转录了《树萱录》的记载。前者把此诗列入“鬼诗”类,后者则列为“灵异”类。《全唐诗》的编者在收录此诗时,删去了《树萱录》关于其事的记载,题其作者为“湘驿女子”。

参考资料:

1、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6-1387

  此诗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也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湘驿女子

湘驿女子:生平不详。唐代诗人,著有一诗甚为有名。诸多文学作品中均有记录《全唐诗》作者亦将此诗选编于内。 ...

湘驿女子朗读
()

猜你喜欢

暇日冠裳簇锦筵,芳樽犹自殿门传。坐中絺绤风千里,花里楼台水四边。

送酒笙歌来别浦,近人鸥鹭啄飞泉。王家不是寻常到,尚想兹游二十年。

()

广厦长廊四面围,小栏霜雪两三枝。

帘帷壅蔽无人见,赖有中天日照知。

()

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惬。

人安若泰山,蓟北断右胁。朔方气乃苏,黎首见帝业。

()

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磨砻久已尽芒角,烹煮岂容重发生。

死到面前犹觉小,事于身外孰非轻。出门不必名山去,但见风烟已眼明。

()

思邈方书去失,休文老病来攻。新年筋力太龙钟。腰似铁猫儿重。

雅拜怎生搢笏,徐行也要扶筇。田翁邀饮不能从。难伴诸公上雍。

()

落水萧萧雁度河,西风袅袅水增波。

甘罗营里秋声急,韩信城头月色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