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宋代。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山台晓望怀仅初不至。明代。姚咨。 客舍起常早,旷然思远游。弥伤岁华晚,来眺高台秋。落叶满山径,寒风吹敝裘。夫君独不至,湖水空悠悠。
所居有梅一株在堂东荒秽中正月二十六日已谢。宋代。张耒。 平生常恨逢梅少,及时江梅无好诗。寂寞荒山少风味,直须云鬓插斜枝。
赠游宣教。宋代。袁燮。 连日雨滂沱,闾阎应甚苦。慨念乐隐翁,萧然坐环堵。术业岂不精,一寒乃如许。请君姑置之,对妇酌芳醑。
送侍左秘书高疏寮得处州 其一。宋代。释居简。 一水分吴越,幽思可得分。软红援汩汩,坚白扫纭纭。富卷投囊草,芳馀辟蠹芸。傍池双宿鹭,留得水边云。
客有绘无念禅师像者戏赠二绝 其二。明代。邹元标。 金陵过我嘴巴巴,于今老去寂无哗。持珠合口街头坐,拍手儿童呼佛爷。
送张肖甫徵金岭西道便道还蜀 其二。明代。王世贞。 沽酒斜阳双玉瓶,佩刀寒色映都亭。相论白雪无先后,一别青春有醉醒。南去风烟仍泯泯,北来天地渐冥冥。即看十道衣冠使,回首何人哭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