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感事。明代。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袁宏道进士及第后告假还乡,此诗即作于家居时。明代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联以景起兴,湘山景色与江头独醉恰成对比,隐含着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的痛苦与无奈。中间两联直述时事而措辞委婉,在貌似客观的笔触下,深寓不满之情。尾联则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的秋景,加上一双本无机心的白鸟避人远飞,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木落水尽千崖枯,隐几嗒焉我丧吾。万窍怒号任天籁,六藏赅存同蘧庐。
梅花映带雪花白,芳洁足称静坐者。静坐之乐何处寻,雷在地中见天心。
旧得有读书乐时一讽咏欣然会心因广之为静坐乐会友乐各四章 其四。明代。顾允成。 木落水尽千崖枯,隐几嗒焉我丧吾。万窍怒号任天籁,六藏赅存同蘧庐。梅花映带雪花白,芳洁足称静坐者。静坐之乐何处寻,雷在地中见天心。
举赵州访二庵主公案颂。宋代。释绍悟。 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子细看。雾卷云收山岳静,楚天空阔一轮寒。
送王文英典籍致仕归金华 其四。明代。杨士奇。 翰苑同官二十春,况兼同舍更情亲。分携莫学浮云散,时有音书慰故人。
蜗庐有隙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已有可观戏作七篇 其三 凤仙。宋代。程俱。 微华若么凤,倒挂茂蔚中。鸣鸟不可见,幽怀寄芳丛。初移几寸苞,稍展两翅红。能使寂寞滨,馀妍映蒿蓬。
偶述。元代。黄庚。 漂泊江湖祗自邻,人生穷达信关天。老来于禄心灰矣,贫不求人气浩然。五斗岂能留靖节,一瓢亦足乐颜渊。客来问我生涯事,闭户开书对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