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雪后。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给他的心灵带来严重创伤,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虞美人。。方千里。 花台响彻歌声暖。白日林中短。春心摇荡客魂消。搓粉揉香排比、一团娇。重来犹自寻芳径。吹鬓东风影。步金莲处绿苔封。不见彩云双袖、舞惊鸿。
登粤秀山 其一。明代。孙勋。 尉佗山阁枕飞屏,石碣依然似鲁灵。夕照倒随松桧落,晚田遥带稻粱馨。三城鸡犬填阛阓,万里牙樯接海溟。淳朴旧怜吾土胜,未堪群盗日纵横。
闺人养疴辞 其四。清代。孙原湘。 双扉閒锁一阶苔,屈膝铜铺昼不开。只有常娥推不去,夜深远近小窗来。
题天宁长老深雪禅堂。明代。詹同。 积雪封门深十尺,大风不捲恒河沙。楼台幻出白龙象,海峰失去青莲花。君不见金天上人面如玉,夜半毫光照山屋。起从无影月中行,赤脚踏冰倚修竹。归来铁钵冰生寒,冻合蜿蜒小如粟。十日不晴将奈何,上人趺坐穷搜罗。咳唾珠玑三万斛,散作天花落海波。
董叔宏为予道溪庄胜趣赋古调。宋代。利登。 一涧潺潺泻烟树,流到溪庄平不度。竹风凄瑟夏犹寒,石气萧森朝自雾。时平古寨尚留名,世否谁人此逃数。乾坤一转地有灵,日月无边江又暮。幽潭闻说尚龙宫,石屋安知非洞府。愿君半天更高楼,送此到海长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