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从弟:堂弟。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刘桢。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金钱花。唐代。卢子发。 轮廓休夸四字书,红窠写出对庭除。时时买得佳人笑,本色金钱却不如。
寄虎丘范长老。宋代。范成大。 谁云簪绂坐成禽,亦漫为官漫好音。身已备尝生老病,心何曾住去来今。一波不动月空照,万籁无情风自吟。持此东归似同志,故应分我半山林。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 其四。宋代。张栻。 堂下列丝竹,堂上娱佳宾。相看夜未艾,乐此笑语真。风流今属公,我辈但逡巡。文章千古意,翰墨四时春。
自叹年馀七十翁,道山重上摄高风。一封疏奏胆如斗,三请投闲气直虹。
宪节可能摅蕴抱,男儿到底要英雄。江皋父老如相问,为说吾今计亦东。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风字。宋代。陈南。 自叹年馀七十翁,道山重上摄高风。一封疏奏胆如斗,三请投闲气直虹。宪节可能摅蕴抱,男儿到底要英雄。江皋父老如相问,为说吾今计亦东。
关中行送李显卿。元代。麻革。 关中行,我持一杯酒,送君西入秦。秦川郁相望,渭水流沄沄。黄河中折倏复来,太华倚天青壁开。我送君兮渺何许,春风不肯吹君回。举酒酹五陵,浩歌登高台。终南之山何崔嵬,长安旧游安在哉!百年繁华成劫灰,千古英雄沈草莱。风尘澒洞豺狼墓,天地茫茫入烟雾。我载歌,送君去,太华终南宜有深绝处。岩扃人迹所不到,石壁苍苔老烟雨。草堂挂女萝,充腹多薯蓣。玉井莲开十丈花,茯苓根结千年树。白雪青松良可老,鹿门有庞商有皓。不然凌云学轻举,呼取安期羡门语。忆昨与君友,相逢日日酬杯酒。酒阑起舞肝胆开,小桃唱罢歌杨柳。晋语狎秦癯,秦谈惊晋叟。秦晋之交那可无,胡为不作双飞凫。碧草离离生早春,哀歌望断西南云。求君于终南之上不可得,太华峰头会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