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过许州。清代。沈德潜。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池塘里流着清水,垂柳罨覆着平野。到处一片翠绿,满眼都是生机。
使人觉得仿佛胡须眉毛都被染绿了,一路蝉声陪伴我走过许州。
许州:今河南许昌。
决决:流水声。陂(bēi)塘:池塘。
罨(yǎn):覆盖。平畴:平整的田地。
行人:出行人。此处指自己。
沈德潜在朝期间,他的诗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这一特殊地位使他的诗论和诗作,曾风靡一时,影响颇大。诗人路过许州(北周于颖川郡置许州,即今河南许昌),风光宜人,诗兴勃发,写下《过许州》一首。
过许州时,诗人身处绵延百里的柳荫道中,碧青的池水,翠绿的垂杨,周围一片绿色,他甚至觉得连自己的胡须、眉毛也被这美好的景色染绿了,这使他感到十分赏心悦目。而一路知了的欢快叫声,更增添了他的愉悦之情,使他非常轻松地在不知不觉中过了许州。
这首诗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是些类乎村夫野老之语从心底自然流出,没有丝毫雕琢痕迹。但只要静气按节,密咏恬吟,就会涵濡深悟其妙,真可谓是“语淡而味终不薄”。第一句“到处陂塘决决流”,是从听觉角度写池塘美妙的流水声。“决决”,流也,见《广雅释训》,王念孙疏证:“《说文》:‘决,行流也。’重言之则曰‘决决’;‘决决’,水貌也。”韦应物的《县斋诗》有“决决水泉动”之句,范成大的《喜雨诗》有“流渠决决绕幽居”之句。诗人用“决决”一词来攀写潺潺的流水声,不仅穷其声音,而且形神毕现,那种水流的状态,如一群孩童你追我逐,如几十只鸭子争相戏水,哗哗的水声和欢声笑语相互融合,那的确是一幅非常绚丽的图画。而后两句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诗,也是画,足以引人扬首展眉、心旷神怡。末尾一句,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情,听着蝉声好像忘掉了旅途的劳累。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夏历元旦谒武侯祠感赋戊寅。近现代。常燕生。 汉家当日运艰难,一旅中兴梁益间。大业三分原鼎足,孤忠六出尚祁山。躬耕已负归田约,呕血终教舆榇还。霸气高风两消歇,惟馀天府此西南。
次歆琳老中秋月。宋代。毛滂。 玉斧修轮灭玷痕,金精铸魄凝寒清。缀云都去秋心净,囊露新添夜眼明。气接瑶台端可御,地漫银汉定谁倾。何时天竺山前路,细听烟崖坠子声。
题孔明抱膝图。元代。张昱。 抱膝长吟彼一时,卧龙消息有谁知?能听天下三分计,赖有刘家大耳儿。
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宋代。梅尧臣。 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惭愧何郎。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
后来一辈枵枵。甚声响都如鹦鹉娇。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冯郎老,但点头咽唾,拼解金貂。
沁园春(赠锦江歌者何琮)。宋代。冯取洽。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惭愧何郎。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后来一辈枵枵。甚声响都如鹦鹉娇。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冯郎老,但点头咽唾,拼解金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