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题李愬画像。宋代。惠洪。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这首诗气势恢宏,语词铺张,大有山谷诗风。惠洪虽未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内,但人皆视其为江西诗社中人。全诗简洁精炼,沉着雄辩,突出地表现出李愬足智多谋、忠君爱国的大将风度。李愬(773-821),唐代著名将领,洮州临潭(属甘肃省)人。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任唐、随、邓州节度使,与叛将吴元济(时任申、光、蔡三州节度使)相邻。他表面松弛军备,以麻痹叛敌,暗中整顿军伍,善待降人。次年冬,乘雪夜突袭蔡州,生擒吴元济,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上奇袭之范例。他亦因此进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时人为立祠塑像、题诗绘图。诗中惠洪把李愬与西汉开国元勋韩信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李愬的功绩超过了韩信。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
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喜迁莺 湖上值朱子蓉。明代。曹溶。 菰芦暂起。看古意夕阳,一肩行李。竹艇轻帆,锦囊新句,浑似鹤洲烟水。襆被吴山佳景,柳外高楼频倚。临长笛,劝加餐,不用澄江双鲤。狂喜与尔共,松菊故园,少小陶朱里。瘴雨蛇悬,边沙虎踞,我独尘埃驱使。世事浮沉失算,雪点垂垂过耳。再相遇,只挝鼓灯前,赏花杯底。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七十四 贡禹。宋代。林同。 安用孝与弟,今人悖得官。一闻阳在位,自是合弹冠。
卖花声 新燕。近现代。许宝蘅。 春社又归来。无限楼台。蹁跹瘦影正徘徊。飞向雕梁栖不稳,费煞疑猜。风剪画梅开。绿绣间阶。去年今日异情怀。絮絮叨叨多少怨,人远天涯。
青田廖迅甫先生过六和塔寓斋,以倭刀见贻,赋此答谢 其二。近现代。王季思。 青田丈人远见赍,杖策还赏江天奇。屠龙截海我无取,留与山斋琢小诗。
呈伯父元仲二首 其一。宋代。周麟之。 我伯气吐虹,贯日干文光。胸中有和璞,发挥见文章。笔追羲献风,句压曹刘墙。平生太古心,孰得窥行藏。人间富贵味,掩口不一尝。方朔饥欲死,次公醒而狂。方寸不受折,养此百鍊刚。江湖五十年,飘飘曳征裳。晚岁一区宅,欲并幽林塘。浙东山水窟,选胜方徜徉。兰溪得佳致,行筑钟山堂。自顾世路险,机阱宁易防。俛首吾不能,高卧庸何伤。贫贱苟自得,面糗皆膏粱。愿言守此志,鹏鴳聊相忘。
梅花赋别赠黎惟仁之京。明代。潘光统。 离亭歌罢促征鞍,白首交情作别难。词赋人推题柱客,江湖天远钓鱼竿。尊中竹叶三冬暮,岭外梅花一骑寒。却笑清时招骏晚,高台今始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