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发:开花。
疑:畏惧,害怕。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谢燮,生卒年。里居均不详,太建十二年(580年)所司荐为吏部侍郎。南朝陈文学家,代表作品《早梅》。 ...
谢燮。 谢燮,生卒年。里居均不详,太建十二年(580年)所司荐为吏部侍郎。南朝陈文学家,代表作品《早梅》。
签判李太博静胜轩二首 其二。宋代。范纯仁。 题轩名静胜,静胜理何深。自得归根趣,宁存较物心。杂花随节候,叠嶂互晴阴。终日对图画,应无尘虑侵。
题李上谟壁。唐代。李商隐。 旧著思玄赋,新编杂拟诗。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
送刘少尹赴兴州经历三首 其二。明代。卢楠。 潘岳花封宰,陈琳将幕材。檄文传万垒,列宿近三台。怅望蓟门路,深怀河朔杯。君王求骏骨,待诏上燕台。
宿迁。清代。徐乾学。 槲叶从风满路吹,暮秋景色更凄其。残阳城角钟吾国,细雨河边项羽祠。驻马呼童沽浊酒,下阶携客觅残碑。浮云西北连丰沛,不尽英雄万古思。
怀成宝林。清代。缪公恩。 纸窗树影日初斜,为忆南园满树花。嗟我风尘劳寤寐,有人城市饱烟霞。谁将消息传春雁,空使愁心动暮笳。昨夜月明身似蝶,梦魂万里到君家。
南乡子 忆颍尾樱桃牡丹之盛,追写前游,因悼蒲庵、考功各一首 其二。清代。李良年。 留摘鸟衔边。细写匀红压盏圆。饱食令君颜色好,空传。剩得新词唱翠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