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送朱樱。唐代。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西蜀的樱桃原来也是这般鲜红啊,乡野之人送我满满一竹笼。
熟得很透啊,几番细心地移放却还是把它弄破了,令人惊讶的是上万颗樱桃竟然如此圆得匀称而相同。
回想当年在门下省供职时,曾经蒙受皇帝恩赐的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
唉!金盘玉箸早已相隔遥远,今日尝新之时,我已漂泊大涯如同转蓬。
野人:指平民百姓。朱樱:红樱桃。
也自红:意思是说与京都的一般红。
筠(yún)笼:竹篮。
细写:轻轻倾倒。愁:恐怕,担心。
万颗匀圆:指上万颗樱桃不大不小,均匀圆润。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
沾:接受恩译。门下省:官署名。肃宗至德年间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大明宫:唐宫殿名,君臣在此上朝。
玉箸(zhù):华丽的筷子。
转蓬:蓬草遇风拨根而旋转,喻身世之飘零。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4
2、周满江.古诗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89
3、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52
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时严武再次镇蜀。武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故武曾几次枉驾草堂。与此同时,杜甫也常与田父野老往来。他不仅写了《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名篇,还有这一即兴佳作。
参考资料:
1、陶道恕.古诗探艺:巴蜀书社,2012:344-345
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此时严武再次镇蜀。严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严武屡次造访草堂,关怀有加。“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万”形容数量其多。“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
杜甫虽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会归秦”,“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想望和心愿。因而常常忆起在长安的往事。于是后四句便成为他忠爱之诚的由衷流露。“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
大明宫中有宣政殿,中书、门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一联的惊奇之处在于,诗人用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感戴。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了。唐人李嘉祐诗云“秋冷白云司”,“白云司”指刑部,与“秋冷”连属,别有清峭之气,和杜诗此联一样,都是点铁成金之句。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第三联出于诗人的记忆。引逗这记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诗的第一联把题目展开了:起句看似自然,实则不同寻常,这全体现在最虚的“也”字上。最轻的字眼,诗人赋予其最饱满的重量。“也”字像是一个呼唤,唤起了当年长安宫中的赐樱之事,原来西蜀的樱桃也这么红啊,时空的感觉包孕在这个“也”字之中。
诗的首联中,“也”字之外,“红”、“满”亦不是随意用之,二字与下联以“愁”、“讶”写对樱桃的珍惜是呼应着的。清人朱瀚说:“红言其熟,起细写仍破;满言其多,起万颗许同”。“写”同“泻”,言用水漂洗,“愁仍破”,即愁其破而仍破;“许”,唐人常用口语,如许之意,“讶许同”,即令“我”惊奇竟如此相同,庾信诗云:“讶许能含笑”。此二句融入口语,言约义丰,见出诗人语言的锤炼之功。末联“金盘玉箸”承第三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记忆中醒来,回到“任转蓬”的蜀地“此日”。
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这就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们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昔人谓“杜诗咏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絸斋诗话》)此诗可贵处,就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与此相适应,此诗“终篇语皆遒丽。”樱桃“自红”,野人“相赠”,“忆昨赐沾”,“早朝擎出”,“此日尝新”,都以遒劲取胜。而“细写愁仍破”,“匀圆讶许同”,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又显得很明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谢浩然以梦告且赋诗见赠次韵复之二首。宋代。李石。 步绕西湖九里松,归来诗句有新工。旧游开眼谁同梦,又欲携君过浙东。
江城子·东园牡丹盛开。金朝。段成己。 东园牡丹盛开,二三子邀余饮花下。酒酣,即席赋之。水南名品几时栽?映池台,待谁开?应为诗人着意巧安排。调护正须宫样锦,遮丽日,障飞埃。晓风吹绽瑞云堆。怨春回,要诗催。醉墨淋漓,随手洒琼瑰。归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看花来。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二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宋代。朱熹。 锦文缕切劝加餐,蜃炭扶留共一柈。食罢有时求不得,英雄邂逅亦饥寒。
次韵蒋颖叔南郊祭告上清储祥宫。宋代。秦观。 特起朝阳内,祠宫极邃清。高窗闚玉女,巨闑守昌明。盛掩秦诸畤,雄逾汉两京,垣横天上紫,洲露海中瀛。黄帝初龙跃,中原罢虎争。樵夫亦谈道,行旅不持兵。此地修禳禬,于时保利亨。柏梁灾未几,陈宝诏重营。御帑金缯出,慈闱服玩并。标题动宸翰,撰次属鸿生。玉刻黄冠印,金书秘殿名。妙经藏洞观,真籙佩威盟。仙溜花门静,琼枝物外荣。肇禋承帝祉,肆眚顺民情。天施宁论报,风行不计程。近传闻磬管,时或见旄旌。海岳朝双阙,星辰集上楹。礼如尊太一,事异宠文成。大以圆丘报,长於至日迎。侍臣来祭告,法驾欲时行。厘事通元气,高真达孝诚。庆增黄帝系,寿续太阴精。西北夷门峻,东南辇路倾。云行博山气,风卷步虚声。符贶方期应,英髦各汇征。讴歌兴法从,可见泰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