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唐代。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我的家临近九江边,
来来往往都在九江附近。
你和我同是长干人,
从小不相识真是很遗憾。
长干行:乐府曲名。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临:靠近。
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长干:地名,在今江苏江宁县。
生小:自小,从小时候起。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歌在语言上平白如话。从字面上看一览无余,是一个女子同一个男子江上偶遇的对话。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共同认同的美好的情感——深深的眷念家乡的感情让它获得了流传至今的生命力。
在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一个舟行女子只因听到乡音,觉得可能是同乡,便全然不顾忌封建礼教的拘束而停舟相问,可见其心情的急切。而迫不及待地自报家门,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她盼望见到同乡的喜出望外的心情。这是因为乡音让她感到亲切,乡音让她产生要见到家乡亲人的冲动。这一切都缘于对家乡的爱恋。
男子的答话是“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话虽是出自男子之口,却是对俩人共同的飘泊生涯的叹息,是长年流落在外的无奈。这叹息也是缘于对家乡的爱恋。
诗人捕捉住一个生活场景,用白描手法抒写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既含蓄又生动,饶有生活趣味。
崔颢。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卖书。明代。徐渭。 贝叶千翻粟一提,持经换饱笑僧尼。僮书我亦王家作,偶散谁非大块泥。带草连年高纂述,中箱一日去筌蹄。聊堆剩本充高枕,一字不看眠日低。
百字令。近现代。高旭。 此钱堪爱,拟持浇杯酒,欷歔同吊。三百余年无恙否,字迹斑然深窈。何物迂儒,瞿张殉后,努力如公少。老天有眼,殷勤贻以相报。回想惨淡南云,烹龙炮凤,哀史凭谁告。不信金瓯都破坏,剩这团团完好。德祐春秋,义熙甲子,并是人间宝。伤心帝子精魂,那日归了。
与政仲山行见梅偶成并和其诗二首。宋代。刘学箕。 巉岩石壁{左扌右处}崖嵬,烟槛风篁十数栽。约客偶成花外迳,举头俄见竹边梅。背阴寒谷无人问,著句阳春有意裁。惭愧心肠非铁石,携壶绕树日千回。
同程庸诸生游集庆亭。明代。吴与弼。 皇华岭畔又奇峰,峰上新亭结构雄。亭子主人良得意,来游多侣共春风。
游碧沼寺。宋代。方一夔。 古寺萧萧昼闭房,我来无处觅春阳。门前绿静江湖汛,松下清阴暑月凉。空寄郭公留旧隐,愁听望帝断离肠。借君拍板都无用,看尽伶优老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