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唐代。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曾以“五言长城”自诩,尤工五律。这首诗运用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诗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此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也指出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建德县东阳桥古木。清代。汪士铎。 古木寿者数百年,柯条凋尽霜皮斑。昂首尘外不可屈,俯视万树柔且孱。风饕雪虐兀不动,并叶蘖藓皆从删。悦阅陵谷敛精采,剩有灵气宵往还。明堂太庙卜隆栋,吁谟衮冕趋清班。或为蒙童涉江海,载兹壮士康时艰。倕输弗作匠石逝,良材衰朽侪茅菅。暂停征辔一流盼,野僧扫纷开松关。烟萝风筱媚空翠,猗傩无知宜朱颜。饱饭灭烛供小憩,梦见社栎惊我顽。谓大神力辟世法,资持旧律非南山。涧阿云水足受用,子所颂祷同谤讪。质明再拜谢不敏,轮囷千尺难跻攀。担簦陟岭违千里,望君犹立空山间。
戊午吟 其二。明代。高攀龙。 莫为为者是真机,稍著安排便已非。桃自鲜红李自白,鱼能渊跃鸟能飞。不知本体原如是,安得工夫妙入微。看尽古今差谬处,只缘些子见相违。
北山梨花(有序)。明代。杨基。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薛君好事两邀我,骑马看花携酒来。看花出郭我所爱,况是梨花最多态。我牵尘俗不得赴,花本无情花亦怪。君今折花马上归,索我细咏梨花诗。冰肌玉骨未受饰,敢以粉墨图西施。东坡先生心似铁,惆怅东阑一枝雪。重门晚掩沉沉雨,疏帘夜卷溶溶月。月宜浅淡雨宜浓,淡非浪白浓非红。闺房秀丽林下趣,富贵标格神仙风。一枝寂寞开逾遍,朵朵玲珑看应眩。皓腕轻笼素练衣,娥眉淡扫春风面。自须玉堂承露华,何事种向山人家。不愁占断天下白,正恐压尽人间花。江梅正好怜清楚,桃杏纷纷何足数。只有银灯照海棠,海棠亦是娇儿女。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唐代。元结。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二章四韵十二句)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蕴蕴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贶。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西昌别陈子虚符卿。明代。尹台。 肝胆平生问几投,夫君高谊故无俦。堪怜紫阁同归日,竟混青门大隐流。身世风尘双短剑,行藏江海一虚舟。时清凤鸟嗟罗罻,白发商歌起远愁。
仲冬之初家弟诚之自芹溪得红梅数枝作三诗以见意夜归枕上次韵简山中二三子 其一。宋代。段克己。 十月梅花春未知,竹閒璀璨出斜枝。耐寒巧作新妆面,绝胜含章檐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