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斸(zhú):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
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在唐末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而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聂夷中的《田家》一诗,其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35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 ...
聂夷中。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
月下闻桂花。宋代。陈起。 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
感怀 其二。元代。黄玠。 仙人大还丹,可用更凡胎。举世不谓然,逝矣谁能哀。万事唯有醉,奴子抱琴来。十倍李供奉,一饮三千杯。
中湖寺二首 其一。明代。李梦阳。 龙象何年地,千岩一涧回。我来寻石镜,隔竹望香台。树绕啼猿入,人从鸟道来。坐飧霞气晚,只拟是天台。
题修竹士女图。元代。张昱。 袖卷香罗日又曛,寸心都作锦回文。莫教吹动参差玉,惊断阳台一段云。
青士明府招同吴天章游阌乡南山九龙泉入夜始归署赋诗纪事。清代。仝轨。 雨气昏三日,晴光笼万井。鸟入石林深,人行溪路永。陟冈泥尚滑,渡水浪犹猛。千折到荆山,十里望奉岭。野阔想姬牛,原高问轩鼎。尘沙埋古塞,风雷秘灵境。僧户启层台,龙泉瞰绝顶。天围远近村,田乱南东町。黄鸡进野服,白堕携方领。寒嚼召平瓜,大食了翁饼。焉知礼法疏,那复冠裾整。手势恣喧呼,脚力竞驰骋。君子喜喈喈,小人绝悻悻。海鸥自可下,国狗谁云犷。不知落日低,乍觉单衣冷。萧萧听骝骆,聒聒随蛙黾。翳翳乌椑阴,淡淡苍芦影。人烟渐窣窣,鬼火忽耿耿。红烛导斜桥,青衣指深阱。近城路始平,出险辔还并。佳客信江湖,使君讵酩酊。乏嘲夹谷欠,余羡延陵勇。一石酒量豪,万斛诗才涌。探珠君早获,倚玉余真幸。他年共把读,聊作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