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唐代。王缙。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青龙寺:位于长安之东南,《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582年(开皇二年)立。”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之地。
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维摩经》:“毕竟空寂舍。”鸠摩罗什日:障蔽风雨,莫过于舍;灭除众志,莫过于空。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
六合:天地四方。
飞鸟何时还:这一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
大隐者:不拘归隐形式而心意真正隐遁的隐者。王康琚诗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5页
诗人王缙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母、其兄及其本人佛教信仰极深。然而王缙一生又一直做着大官。如何解决这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王缙找到了一条途径,即做一个不拘外在形式、而求心灵解脱的大隐者。这首游青龙寺的诗作便表现这种倾向。青龙寺,原本是远离长安城的一个清静之所,但王缙却不写它的僻静。诗中先是烘托隐者的气度,然后以浮云与飞鸟写世界的喧嚣,再写这位大隐者由于得道而与天地相通,既然他无心于人事,那不论他身处何方,都会是清静的境界。王缙借昙壁上人写出自己的理想。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信仰态度,它使世人想起六祖慧能对佛教修持方式所提出的革新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王缙(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唐代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之弟。少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年)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王缙遗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册等体,意义不大,诗作与王维的风格相似,具有一种平淡清新之美。事迹收录于《金石录》《唐书本传》《述书赋注》。 ...
王缙。 王缙(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唐代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之弟。少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年)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王缙遗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册等体,意义不大,诗作与王维的风格相似,具有一种平淡清新之美。事迹收录于《金石录》《唐书本传》《述书赋注》。
寿从叔母丘太孺人。明代。林文俊。 年年问讯乡园使,齿发祗如初别时。共喜承恩当晚暮,曾闻卜寿过期颐。三餐不换公卿贵,内行还堪族党归。凭仗春风阶下竹,平安长报客边知。
思佳客·次韵和江南雨。。谷海鹰。 无奈清宵辗转思。频敲残韵谱新词。聆风拟续招魂赋,织梦犹拈断藕丝。花未晚,蝶何迟。相逢恰是别离时。九天纵乞灵芝草,争疗红颜刻骨痴。
系舟平水步。宋代。陆游。 舟尾参差野岸横,屐声穿市得闲行。雨昏茆店炊烟湿,人语蓬窗绩火明。枝上橙香初受摘,担头菰脆正堪烹。渔樵自是平生意,不为衰迟薄宦情。
幽独。唐代。韩偓。 幽独起侵晨,山莺啼更早。门巷掩萧条,落花满芳草。烟和魂共远,春与人同老。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怀抱。
戊子生日书怀二首 其二。清代。陈大章。 观化久师齐物叟,忘机甘作灌园人。熊鱼自古难兼味,木雁中间可置身。野艇笼烟催放鹤,断槎欹石坐垂纶。一编最爱《襄阳传》,聊为清时备隐沦。
自太谷上太原访徐伯让主簿不值其二子留饮。明代。谢肃。 太谷县斋中夜饭,太原驿路及晨行。春风马上吹残梦,野水沤边驻远情。麦叶纤柔青出陇,杨花飘荡雪漫城。如何相访不相见,愁对江南酒一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