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春庭晚望。南北朝。萧悫。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这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中又通过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一个聊字点出了诗人初登楼台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纵望所见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窗外落梅,池边春笋。”正是冬尽春来的象征。面对这春天滋育出来的新鲜生命,诗人怎能不心荡神骀!这时,诗人耳边又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整个精神世界为之一振。
于是引发出一声感叹: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飞尽”的时节,不仅意味着万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这样,诗人的“畏”也就不仅仅是惜春伤时,而且带有对有限人生的深沉感伤。此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很有特色,堪称佳作。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兰陵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
萧悫。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兰陵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云日晴丽,遥想郊禋庆成。宋代。范成大。 淅淅霜风不满旗,紫烟黄气捧朝曦。五更贯索埋光後,万里钩陈放仗时。留滞周南无旧事,布宣汉德有新诗。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
雁字。宋代。许棐。 点画分明印碧空,回鸾返鹊势差同。月边映得银钩体,雪里摹成玉箸工。断续似经秦火后,悲凉如在楚词中。愁人笔砚俱荒废,倩写相思寄便风。
徐州览眺。清代。李英。 汴泗千秋地,飞艘向此行。河更春涨起,山隐暮云平。疏柳南归梦,征鸿北望情。天涯劳尺素,迢递隔神京。
西施游五湖 其二。近现代。刘咸荥。 繁华香梦付残春,一棹烟波世外身。谁道西施蒙不洁,五湖秋水净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