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送宇文六。唐代。常建。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
现在面对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去到江南景更美,离情更使魂魄丧。
宇文六:诗人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流经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一枝:指一枝花。
即今:当今,现在。
还:尚且。
愁杀:亦作“ 愁煞 ”。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唐代大历年间,常建授盱眙(今属江苏)尉,仕途不得意,后隐湖北东南一带,以山水自娱,放浪诗酒、漫游名山以寄情。此诗是常建在阳春三月从江北汉水送别友人到江南时所写。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02-104
2、张学文.历代送别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51
3、(清)王士槾选.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年03月第1版:151
诗的开头两句“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诗人从岸上和水中两个角度,写出江北春景之美:杨柳毵毵,日丽风和,花柳相映,汉水澄清,微风习习,树叶轻扬。诗人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春景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露出此时此刻分别的难堪之情。同时也点出送别地点、季节和环境,彼有特色。两句写出花、垂杨、水、风、林五种景物,由于组合巧妙,并无堆砌之嫌。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为下文离别愁情失落气息作铺垫。
第三句“即今江北还如此”,用“如此”收结前两句中的景物和心情,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似黯然失色,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更强烈的感觉,透露出诗人怨别愁怀的感伤。用一“还”字,临别的伤感,更见沉重。第四句“愁杀江南离别情”再进一步,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美,离别之情将更使远行人愁杀,加深沉重的别情。一句实写,一句虚写,将送别双方各限天涯的离情,互相思念的愁苦,触目伤怀,作了深刻的表露。
全诗以淡彩绘景,以重笔写情,结尾点题,天然朴实,率直真诚,毫无妆束之态。以情景交融之妙笔,实虚转化,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愁杀苦闷。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 其十。清代。孙原湘。 妒眼如城绕一环,屧声遥认桂堂间。燕来暂撤中门禁,花落潜行外院閒。身隔画丝邀絮语,手提金缕怕苔斑。教人陡识平时意,暖在心头冷在颜。
姑苏杨柳枝词二首 其一。清代。顾希哲。 行春桥下午风和,画舫楼船次第过。一面青山三面水,不知何处柳阴多?
醉花阴 紫荆。近现代。刘斯翰。 俯仰人间春意足。生气催新绿。深院晚来时,汩汩溪桥,一树花如簇。妆红粉白临风蔌。柔杈千条曲。叶翠冷斜阳,相看无言,却似微微艴。
朴学常忧岁月侵,空山渐喜断追寻。路穿芳树飞红雨,门掩疏篱护绿阴。
淡泊过从元有道,寻常酬对不须深。春来处处闻啼鸟,白日青天万古心。
子贤兄赐诗兼柬谨依韵和谢并述近况呈诸兄一笑 其二。元代。赵汸。 朴学常忧岁月侵,空山渐喜断追寻。路穿芳树飞红雨,门掩疏篱护绿阴。淡泊过从元有道,寻常酬对不须深。春来处处闻啼鸟,白日青天万古心。
诸公饮海棠下因赋韦陶体二首。宋代。员兴宗。 相与饮花下,饮极人自歌。有酒不共尽,奈此春光何。翻愁白日短,勿厌红树多。树多尚云可,红落无停柯。万象悬悲端,归卧山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