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北来人。宋代。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译文
聊起了汴京旧事,使人头上的白发增多。
皇帝陵寝前的石马残败,荒废的宫殿外铜驼泣下如河。
推算胡人的气运难以长久,边地传来的情报大多错讹。
我这个旧时京城的女子无比凄凉,仍保留着宣和年间的梳妆衣着。
注释
东都:北宋的京城汴粱。
寝园:北宋皇帝的陵墓。残石马:黄帝陵基前的陈列物都已被摧残。
废殿:北宋皇帝住的宫殿也遭到破坏。泣铜驼:西晋索靖预见天下将要大乱,指着洛阳宫殿前陈列的铜制骆驼说:“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已而西晋不久被匈奴刘聪灭亡。
讹(é):错误。
旧京:指汴梁。
妆髻(jì):一种发式。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
参考资料:
1、李梦生选编.宋诗三百首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05月:第385页
2、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400-401页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统治者以“岁币”换苟安,忘记了论陷多年的大好河山。诗人于是写下这组诗以抒悲愤。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400-401页
这是一个从北方、从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故都及其附近荒凉景况和自己的悲惨经历。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诗人没有出面铺叙事件、描绘场景,也没有穿插任何评判的语言,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完全可从北来人的叙述中体会出来。这样的叙事诗,显然是从杜甫“三吏”、“三别”一类的诗化出。这两首五律,记录了一个从金人统治的北方南逃的人的血泪控诉。
第一首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被占后的状况。开头“试说”二字含义深婉,隐约透露主人公不愿说、不忍说的悲抑心境。从而表明他的诉说是应别人的要求,不得已而为之的。这样,一箭双雕,写说者也就写了听者。听者身居东南,心里却老是惦记着北方的骨肉同胞,急欲知道他们的近况;对于故都汴梁,更是魂牵梦萦,一往情深。面对这样的问讯者,“北来人”诉说着,带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以致白发频添,忧伤至极。接着正面写东都,交代忧伤的原因。宫殿、铜驼,是都城内的景物,石马是北宋诸帝陵园中的景物。然而,陵园内的石马已残破不堪,长眠于此的北宋诸帝死后还要蒙受亡国之耻。官门外的铜驼倾倒在荒烟蔓草之中,回忆昔日的繁华景象,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一齐涌上心头,不禁泣下如雨。诗人选用这些最富特征的事物,涂以想象的浓烈色彩,对人于金人之手的都城面貌进行了艺术概括,用笔简洁而境界全出。“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上句一个“残”字显示了陵园的悲惨变化;下句一个“泣”字则寄托了京都居民的哀痛,彼此映照,情景相生,感慨万千,低回不已。故都虽已残破不堪,而遗民的复国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过,以致把边境传来的于南宋不利的消息,当作谣言,不愿听信。那些旧日京师的妇女,如今虽已素发飘萧,境况凄凉,但衣着妆束仍是当年模样。故国之思,终未消歇。
第二首由“北来人”介绍自己南逃的际遇和感触。一家十口同时离开北方,为的是过上安稳日子。不料频罹祸患,亲人相继丧生,如今独自一人,伶仃孤苦,犹如失群的孤雁,竟至无处栖身,被迫寄宿荒凉的寺院,吃的是自家种的蔬菜,穿的还是从中原带来的金人服装。个人的遭遇已然不堪忍受,国家的境况更加令人沮丧。南来以后看不到卧薪尝胆、秣马厉兵的图强之举,那些深院大宅里的当权者,整日歌舞宴乐,不问边情,不忧国事,长此以往,恐怕连偏安的局势也难维持,收复失地更是遥遥无期。“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结语哀痛绝望。
此诗在表达上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诗人不转述中间环节,让主人公直接面对读者说话,这样,读者便会感到诗中所陈都是诉说者的亲身所历,语语发自肺腑。其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中原遗民思念故国与南宋小朝廷权贵歌舞升平相对比,褒贬之意不言而喻。其三是以叙事代替抒情。诗中也有直接抒情的语言,如开头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和结尾的“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等,但纵观全篇,叙事是其基本手段,从东都说到南国,依次点染,脉络分明,其中提到的人和事都具有某种典型性,融汇成一体,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长情意。总之,这两首诗注重写实,却不失之板滞,原因在于以情疏导,质朴之外,更见自然流动,颇能体现诗人自己的风格。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洲上。宋代。吴锡畴。 藜杖步芳洲,风花点碧流。诗情凫泛泛,心事水悠悠。有约山长翠,无名草自幽。声声啼布谷,夜雨足西畴。
羊肸与鬷蔑,雅好非宿敦。携手遽升堂,一语不待烦。
物理适相感,岂用疏戚论。夫君今则亡,遗言空复存。
故仁寿簿张府君挽诗览府君事状见其居靖康国难时读李晟传慷慨不觉泪下衋然有感于中作诗哀之。宋代。史尧弼。 羊肸与鬷蔑,雅好非宿敦。携手遽升堂,一语不待烦。物理适相感,岂用疏戚论。夫君今则亡,遗言空复存。乃能使余悲,览之涕澜翻。曩在岁丙午,烽烟塞天阍。四溟波荡沃,公方卧山樊。忽抚西平传,愤闷神飞鶱。尚想绣帽翁,凛凛躬櫜鞬。指顾还两都,笋簴安陵园。唐家有遗黎,不识金鼓喧。掩卷泪如迸,汗简犹班痕。平时闾阎中,聊乘下泽辕。岂知中激烈,感慨在元元。斯言当余意,为恸声复吞。但闻神州地,昼暝烟尘昏。故老不可得,华屋今丘墦。九原傥作兴,余欲重与论。
秋蝶二首。唐代。罗邺。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点绛唇 其二。宋代。杨无咎。 一斑两点从初起。这手脚、渐不灵利。背人只待暗搔爬,腥臭气、薰天炙地。下梢管取好脓水。要洁净、怎生堪洗。自身作坏匹如闲,更和傍人带累。
度秦峪岭至商州与王刺史。清代。方正瑗。 梯云数千级,忽登秦峪顶。群壑马蹄下,商颜尚延劲。风过虎气腥,山荒草木警。民脂竭土祠,落日丹青冷。射矢黄沙冈,鸣钲药子岭。百里多陶烟,十人九垂瘿。下鞍问疾苦,农樵意自聘。刺史政不苛,安居乐乡井。夜黑月未上,灯火散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