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清代。纳兰性德。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犀椎:即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凤翘:凤形首饰。
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词或以为写隐秘的恋情,或以为悼亡,或以为咏物。端详词意,当以后者为是。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99页
这是一首抒写秘恋之情的词作。
上片写一对恋人偷偷在竹林中幽会的情状。首句点出幽会地点,次句写二人相见后,心潮澎湃,相对垂泪。三四两句写幽会时难忘之事:恋人头上的凤翘碰到了青竹,发出动听的声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却。
下片写两人分别后,主人公独自一人时的情状。首二句写主人公欲以笔墨寄托情怀,结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鹦鹉向恋人传情达意,一举一动,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纳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和汤秘书见寄韵。宋代。释行海。 书剑冲寒到日边,烟霞曾结几生缘。醉邀明月逢梅醒,啸入青山对竹眠。老晤庄周为蝶后,谁思腐草化萤前。新诗自有经纶志,乘兴莫将红叶偏。
和韩司谏叔夏乐谷五吟·纸帐。宋代。胡寅。 细皱卷寒波,轻明笼白雾。何以相徘徊,岁晚正凝沍。枕欹一尺竹,被展几幅布。贤哉楮先生,不以贫不雇。夜玉围红绡,羞涩强自赋。书生说富贵,志士安贫素。风惊银海潮,春在明月库。先生睡方浓,不觉糟床注。
再勉馆中诸郎。明代。张子翼。 松篁隔水护书台,年少从今万卷开。笔付江淹添五彩,文追燕许上三台。郎于灯下知勤读,翁向江头口纵杯。诸暨源流今拟续,不论荀氏有群才。
庚午十月佘氏东庄。明代。李梦阳。 南客招延屡,东游野兴高。乾坤侵肃杀,云木半萧骚。暖泽喧饥雀,冬林秀晚桃。时清还浪迹,痛饮笑吾曹。
有怀世卿 其二。明代。陈献章。 时雨日夕来,郊原蔼新绿。白云被重崖,下映寒塘曲。情结竹上言,魂消井边躅。三年隔潇湘,书至不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