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南山田中行。唐代。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⑴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
⑶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
⑷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⑸荒畦:荒芜的田地。叉牙:参差不齐。
⑹蛰(zhé)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⑺石脉:石缝。
⑻鬼灯:磷火。如漆:明亮如漆。点:一作“照”。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次季长韵回寄。宋代。陆游。 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季长。旧好自均亲骨肉,新知何怪薄心肠。开书字字论畴昔,遣使年年有故常。万念知公扫除尽,见哀底事独难忘?
春雨学博属题钱舜举苏武归阙图卷。清代。王宗炎。 穹庐遍野沙茫茫,风吹草低雁南翔。苏卿乘风还故乡,节旄秃落旃裘凉。谁与送者右校王,跗注韎韦犀毗黄。仰天握手气不扬,苑结抑塞摧肝肠。从骑跪进湩酪浆,通国十岁能挽彊。射兔掘鼠持作粮,胡妇对之心感伤。欲别不别牵衣裳,更有濈角羝乳羊。肱麾不去鸣声长,子卿慷慨泣数行。从此分袂各一方,不复相见毋相忘。橐驼驒騱齐足良,行程苍茫纪不详。汉关峨峨近在望,山川重秀日再光。归诣北阙朝未央,太牢告祭先帝旁。拜典属国为列卿,道路观者如堵墙。面目改易须眉苍,丹青图画何堂堂。齧毡咽雪苦葡尝,不降不辱臣之纲。千载而下谁颉颃,洪皓朱弁郝仲常,垂示风纪传无疆。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唐代。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云谷九曲溪作。明代。湛若水。 九曲涓涓始滥觞,潆流似我九回肠。江湖一念能忘得,曲曲还倾九百缸。
龙图阁待制知亳州事傅公挽词四首 其一。宋代。程俱。 北地休奇绩,东闽出隽儒。文明知世异,才德应时须。台阁咨纯正,朝廷重楷模。九原如可作,素业上唐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