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赞公房。唐代。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
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身居荒野也未能放弃禅宗。
今夜与您相逢共宿,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
杖锡(xī):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知道。
飒(sà)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宁:岂能。
虚空:荒野无人之处。赞公土室在山野。
陇(lǒng)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参考资料:
1、《禅诗精选》(姜子夫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024页
2、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4页
此诗当是乾元二年(759)深秋在秦州时作。赞公是杜甫的旧友,在长安大云寺作住持时,曹留杜甫在寺内小住,并赠送丝细毛布。不曾想到在流寓中相逢。诗中描写夜宿赞公土室的所见所感,对赞公的守禅本性给予赞美,抒发了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情。
参考资料:
1、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4页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病起窥园十绝。宋代。刘克庄。 夜起饭牛薄暮舂,古人既老始明农。残年尚欲勤东作,未肯将身旁瘦筇。
送纯师归眉山吉祥寺。宋代。王铚。 上人峨嵋秀,冥冥耸高风。依游王公间,尚带山水容。谪仙信奇逸,蜀僧论丝桐。寂默谁为听,误比万壑松。崎岖古今涂,势利纷其中。晚遗似高识,物我无异同。是心湛寒水,处处流真空。犹嫌百年梦,剩此一枝筇。忽怀烟霞想,永念菽水供。身为反哺乌,更逐高飞鸿。斜日澹归袂,不似秋色浓。孤行拾黄叶,一笑千山重。桑宿挥余恋,云楼杳归踪。从兹与明月,相伴落何峰。
送别黄皆令。清代。祁德琼。 万山寒秋月,一苇寒秋波。美人理远棹,秋色低星河。送君青雀舫,赠君金叵罗。别路不辞远,别酒不辞多。良辰惜分袂,分袂当奈何。虽有千金装,何如《五噫歌》。
吴尚书尊堂死以偈问用韵以复。宋代。释慧开。 身分水月遍三千,月落何曾离得天。此是夫人行履处,摩耶相对共谈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