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元代。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对面山上弥漫着一层蓝色的烟霭显得翠色越发浓稠,齐腰深的草染绿了沙洲。傲霜的橘柚茫茫然一片青苍,被雨水洗礼过的芦苇显得分外俊秀,隔着滔滔江水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意的,是那几片到处飘飞着的枯黄凋残的败柳叶儿。
沉醉东风:曲牌名。
湘阴:今湖南湘阴,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蓝:蓼蓝,一种可制作染料的草。
岫(xiù):山峰。
濯(zhuó):冲洗。
潇湘:潇水、湘水,湖南的两条大江。此处以潇湘指洞庭湖一带。
参考资料:
1、李伯钦编;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03:第205页
2、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 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115页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在某个秋日,诗人行走在湘(今湖南)阴道上,看到美丽宜人的秋景,便忍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小令。
参考资料: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78页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这两句写的是远景。在“山对面”行走,作者看到对面山上层峦叠翠,路边的小草已长至人的半腰高,染绿了整个沙洲。一个“堆”字将山的颜色由“兰”至“翠”的情形写得有层次感,生动形象。一个“染”字将草的颜色写得型艳欲滴,同时也写出了草之多、之广。“齐腰”一词不仅说明草之高,草长得茂盛,同时也与前句的“对面”两相照应。透过优美的景色,可以感知诗人愉悦的心境。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写的是近景,这才真正体现出了秋意。秋天里,果实累累,成熟的橘柚,颜色青黄相间,傲然挺立在秋风中,被秋雨洗涤过的芦苇,花开丛丛。诗人描写的清新爽朗的景象以及橘柚的颜色,展现了一幅南方的初秋之景。这两句隐隐透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隔沧波隐隐江楼”,诗人站在江边远眺,隔着烟波浩渺的江面,隐隐看到了矗立在江对面的高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毕竟是秋天到了,虽然还有青青的草木,但万物还是开始零落,几片黄叶儿和残败的柳树告诉诗人湘潇的秋天到了。“几叶儿传黄败柳”一句写得秋意盎然,而“点破”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既有突然之意,又有自然而然之感。看到翠绿的山峦和青青的沙洲一片生机勃勃,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秋天要到来,直到看到几叶败柳,诗人才恍然大悟,自然之景再生机勃勃,但毕竟秋天到了,该到它掉落的时节了。
这首小令远景近景结合,意境高远、广阔,基调明快,生机勃勃,只是在末尾处顺其自然地露出点点秋意,富有特色。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
赵善庆。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题吴门颜氏敬享亭石记。宋代。赵孟坚。 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伊人矧最灵,而不以斯故。养雏数羽毛,初志亦辛苦。怀哉肯堂念,寥寥几千古。君其若而人,凄怆践霜露。钦闻先君子,清折守儒素。何以遗后人,多文以为富。潭潭诗书府,鱼鱼礼法度。王槐信厚成,窦桂阴德著。雪玉尘不缁,锺美见垂裕。勤修不自閟,刻词流肺腑。应无忝厥绍,锡类及咐伍。卑飞未仰报,有泪滂如雨。山高不碍天,水流必东注。愿言坚此心,宜诣圣贤处。他石或可攻,庸效南陔赋。
怀三茅道友。唐代。熊皎。 尘事何年解客嘲,十年容易到三茅。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
蝶恋花。清代。万树。 催唤春来凭小燕。一座亭台,都被花薰遍。任是晓窗风剪剪。丛花穿过寒终浅。欲系繁花休作片。空有垂杨,搓就黄金线。多意游丝长满院,闲来细把红英缠。
殿卿慰予哭子有答。明代。王世贞。 千崖送落日,愁思满齐山。非尔一贻好,何人为破颜。月疑庭玉在,星作掌珠还。卷罢新诗去,依然秋闭关。
锦江东下绝句。清代。毛澄。 春江风信冷于秋,不必秋心始算愁。水似镜奁山似黛,一帆烟雨下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