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池上絮。唐代。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池塘上没有什么风,只有那落日的余辉,杨花在天晴后又各自从池塘上飞起来了。
柳絮为了依靠它的纤质越过这清镜似的池塘,却满身湿透而不能够归去了。
晖:日光。
杨花:即柳絮。
纤质:谓纤小的身躯。凌:渡过,逾越;清镜:指池水。
湿却:湿了。
这是韩愈一首描写柳絮的诗。微风不兴,柳絮满天,夕阳之下,诗人坐在明澈如镜的池塘岸上,静心地看着柳絮怎样轻轻地飘落在水中,那纤细的绒毛又是怎样被水一点一点地润湿而再也不能飞起。这样的观察和描绘,说明诗人对大好春光是有无限情趣的。
此诗通过对夕阳湖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这个细节的描绘,体现出作者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作品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此诗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意在杨花不过为了飞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无复飞扬了。当然有昌黎自况。“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一句抓住在池边欣赏柳絮的情景。杨花飞飞,装点暮春,时节必然,为何又要临水自照呢?人莫不如此,一身于天地间,自然有命,却偏要通过荣誉、权力、财富自见。郭象注《庄子》曰,圣人不对物。“不对物”则无我,无我则无须自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鸡犬相闻,溪山如画,梅花只在前村。逍遥杖屦,不过翟公门。前度春风已老,对芳草、还忆王孙。长安市,看花人去,车马正争喧。向来东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温。念鸥冷诗盟,何日重论。老我蓬蒿三径,开怀抱、赖有琴尊。公知否,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元代。谢应芳。 鸡犬相闻,溪山如画,梅花只在前村。逍遥杖屦,不过翟公门。前度春风已老,对芳草、还忆王孙。长安市,看花人去,车马正争喧。向来东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温。念鸥冷诗盟,何日重论。老我蓬蒿三径,开怀抱、赖有琴尊。公知否,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
分得胭脂井送陈淳夫太学之金陵。明代。徐熥。 胭脂零落井痕荒,水面桃花照艳妆。碧甃一泓沉宝珥,红泉千点滴银床。金函半染铅华色,丝绠犹牵珠翠香。莫问故宫生死地,辘轳容易转愁肠。
西园。宋代。吴中复。 潇洒琴坛上,贤侯养道情。无今亦无古,求意不求声。林邃风初静,云收月乍明。拂弦成一弄,尘思浩然清。
净妙室为竹院可都正说。宋代。释绍昙。 一尘不立所依亡,脱体灵胆自放光。巨闢三玄三要语,接人无力下禅床。
天净沙·湖上送别。元代。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曲,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七夕公馆忆海上二首 其一。明代。唐顺之。 牛女双星隔水明,一年一渡尚心惊。天河风浪何如海,海上征人昼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