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驺(zōu)虞(yú):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茁(zhuó):草木茂盛貌。葭(jiā):初生的芦苇。
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发:发矢。一说“驱赶”。五:虚数,表示数目多。豝(bā):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于(xū)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蓬(péng):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
豵(zōng):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参考资料:
1、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45-46
3、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50
此诗为赞美驺虞而作,但对赞美的对象即“驺虞”所指尚存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此诗是赞美为天子管理鸟兽的小官吏的诗歌,还有学者认为此诗是赞美猎人的诗歌。《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歌颂文王教化的诗作。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45-46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50
此篇之所以有不同的解释,分歧主要源于对“驺虞”一词的理解。坚持“诗教”的学者们视驺虞为仁兽,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人们驱除害兽,但又猎不尽杀,推仁政及于禽兽,但是将驺虞解释为兽名最大的缺点是与诗意不能贯通。有人说,“驺虞”是一种义兽,它不食活物,只食死物,有着慈悲心怀;还有人说,诗中的“驺虞”所指并非义兽,而是管鸟兽的官职,指代专门管鸟兽的官吏。《鲁诗》就已将“驺”释为天子之囿,将“虞”释为司兽之官,今人鲍昌《释〈驺虞〉》一文,解“驺”为饲养牲畜的人,解“虞”为披着虎皮大声呼叫的人,将驺虞合训为猎人。
全诗两章,每章三句,第一章首句“彼茁者葭”,“葭”是初生的芦苇,长势甚好,故用“茁”来形容。用“茁”还有一个好处,一下子就把蓬勃向上的气息散发出来了。此句点明了田猎的背景,当春和日丽之时。风煦润物,花木秀出,母猪藏匿在郁郁葱葱的芦苇之中,极为隐秘,猎人却能够“壹发五豝”,所获不菲。第二章首句“彼茁者蓬”,“蓬”指蓬蒿,草本植物。在这里,芦苇也好,蓬蒿也好,都不是什么主角,只是用来点缀鲜花的绿叶。此句指出行猎是在蓬蒿遍生的原野,天高云淡,草浅兽肥,虽然猎物小猪不易被发觉,但猎人仍然能够“壹发五豵”,轻松从容。打猎的地点、背景在变,但猎人的收获同样丰厚,足见其射技之高超。作者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简笔淡墨,勾勒出猎人弯弓搭箭、射中猎物的生动画面,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关于“壹发五豝”与“壹发五豵”有多种解释。有人说“壹发”是指射出一支箭;有人说“壹”不是确数,“壹发”只是泛指射箭的动作;有人说“壹”是指一打,即十二,“壹发”是指射出十二支箭;还有人说这其实指的是一次驱车狩猎的行为。“豝”可能是公猪也可能是母猪,“豵”是指小猪。其实是雄是雌,是大是小关系都不大,因为这里主要想说明猎物之多,以引出末尾的感叹句:“于嗟乎驺虞”。
棠梨湖。宋代。董嗣杲。 西城转地有湖光,矮矮荆榛出土冈。俎豆零星传野哭,舳舻联络急边防。夹壕杨柳犹秋色,贴屋桃花自晚妆。芳草不除生意在,此名谁命谩华堂。
次迁居见忆韵。宋代。洪皓。 异哉相逢臭味同,高谈剧论尽则中。情如兄弟坚胶漆,义薄云天压华嵩。半岁连床忘尔汝,一朝改馆任王公。过从莫惮涂泥泞,六艺遗文要折衷。
和南塘食荔叹。宋代。刘克庄。 君欲和诗无匆匆,唱首天下文章公。今年荔子况倍熟,亭亭锦盖高张空。猿偷鸦啄牧童采,林间残颗犹殷红。在昔唐家充岁贡,吟讽何止杜陵翁。南穷交州西蜀土,快马驮送如飞龙。绛裳冰肌初照眼,玉环一笑恩光浓。惟闽以远幸免涴,一颗不到温泉宫。自从陈紫无真本,皱玉晚出尤称雄。迩来鸡舌擅瑰玮,赞香誉味万喙同。麟台仙人亲题品,天为此果开遭逢。乃知微物似有数,声价亦与时污隆。列圣俭德被华戎,微如淮白不敢供。奈何置驿奉私室,安得木铎观民风。山蹊谷堑日力穷,血肩踠足驰筠龙。请公移此食荔叹,置在薰风殿阁中。
海雪轩。明代。袁华。 海天漠漠雪纷纶,横槊冯轩欲问津。蓬峤有山皆削玉,桑田无地不扬尘。絮穿蜃窟楼台晓,花压鲛宫观阙春。待汎仙槎凌汗漫,绝胜放棹剡溪滨。
曾扫瑶台隶洞天,才名误被十洲传。敢教王远嗔搔背,偶得洪崖戏拍肩。
迦叶悟时心即佛,藕花香处影皆仙。何须亲见凌波影,身到银塘定宛然。
虹桥叠韵见示以不得见图中人为辞余请以莲花代之。清代。孙原湘。 曾扫瑶台隶洞天,才名误被十洲传。敢教王远嗔搔背,偶得洪崖戏拍肩。迦叶悟时心即佛,藕花香处影皆仙。何须亲见凌波影,身到银塘定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