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
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六。元代。赵秉文。 阿母瑶池去,应归海上峰。宝奁空有象,练幄静无踪。孝享严三庙,舆仪备九龙。献陵今密迩,挥泪洒楸松。
秋江话别。元代。金涓。 别酒相倾别泪流,江流亦不为君留。片帆今夜人何处,明月满天谁共楼。一雁叫霜红入叶,十年为客白侵头。莫嫌归计多萧索,三径西风菊正秋。
游仙曲(三首)。明代。屠瑶瑟。 银台珠树是仙家,绮阁晴娇四照花。不用安妃裁蜀锦,铢衣多剪赤城霞。
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 其五。明代。林大春。 谁染关山战血红,三吴壮士引雕弓。荒林虎啸风声切,野戍乌啼夜色空。未信吟诗能退虏,翻令生子学从戎。何当挽取天河水,净洗扶桑日月东。
送曹辅奉议福建转运判官 其一。宋代。刘攽。 驰传典州名字高,溪山更不厌勤劳。吏逢照胆新磨镜,事似屠牛已善刀。颇说团茶如湩酪,欲将丹荔比葡萄。使君诗思过泉涌,为赋佳篇悟此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