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送卢主簿。唐代。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送卢主簿》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诗人用了“松竹”一词。中国古代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松竹”二字包含了诗人自勉自况的意思。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同的是: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诗人不是采用劝诫的口吻,而是勾勒出一个长安东山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东山的竹子虽然凋零了,却是一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诗人送别卢主簿,好像并不完全担忧他的离去,而是寄希望于两人的并肩前进。所以,他才能把这首诗写得那么催人向上。这自然是由于诗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使然。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江城子。元代。赵雍。 仙肌香润玉生寒。悄无言。思绵绵。无限柔情,分付与春山。青鸟能传云外信,凭说与,带围宽。花梢新月几时圆。再团圞。是何年。可是当初,真个两无缘。极目故人天际远,多少恨,凭阑干。
郡楼晚望览临武堂故基。元代。张翥。 全晋山川气象开,满城烟树拥层台。土风旧有尧时俗,人物今无楚国材。千嶂晚云原上合,两河秋色雁边来。昔贤胜赏今陈迹,落日登临画角哀。
朝玉阶。宋代。杜安世。 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高空双燕无翩翩。无风轻絮坠,暗苔钱。拟将幽怨写香笺。中心多少事,语难传。思量真个恶因缘。那堪长梦见,在伊边。
初夏游灵鹫冷泉韬光三生石诸胜 其二。清代。汪德容。 山行不知疲,苍翠列万变。芙蓉插空青,应接耳目眩。云窦窈以深,幽花烂且绚。屡造灵异区,还思隐沦彦。巍巍三生石,兀突眼中见。遗事缅泽公,夙缘洵堪羡。扪萝一长啸,千峰虚籁遍。
草庵歌。唐代。希迁。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东西,基上坚牢以为最。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纳帔幪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住此庵,休作解,谁誇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祇要交君长不解。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遮皮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