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送范德孺知庆州。宋代。黄庭坚。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你父亲懂得治理国事有如懂用兵,边塞上连草木都知道成名。
他使敌人打开门户以我为处女,又使敌人掩耳不及畏我如雷篷。
平生确有救国的大计,百分之一也不曾试行便葬身九京。
你哥哥两次持着庆州节,十年中像骐骣地上行。
深沉大度好似卧虎,使边民耕田种桑生儿育女。
运筹帷幄虽有馀裕,论大道治邦国正需要渠。
你青春年少外任补官在父兄之处,自然是才力能应时势所需。
春风吹动旌旗拥有万夫,幕下将领们盼望塞外草枯。
个人的智勇功名都不在你的眼里,你要用折断的马鞭捶打羌胡。
乃翁:你父亲,指范仲淹。
塞垣(yuán)草木识威名:范仲淹曾仼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曾攻取横山,恢复灵武,迫使西夏请和,不敢来犯。当时民谣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心胆战。”
开户:出自《孙子·九地》“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这是战争开始时表现安静柔弱,象少女一样,麻痹敌人,使使敌方不作戒备,像打开门户一样。
玩:玩忽。
掩耳不及惊雷霆:变用“迅雷不及掩耳”语,比喻军事行动像雷突降,敌方来不及防备和抗拒。
端:真的、实在。
活国:救活国家。谓范仲淹有治好国家的能力。
百不一试:百分才能没有施展一分。
薶(mái):同“埋”。
九京:九原,九泉之下。
阿兄:指范纯仁,熙宁七年(1074年)及元丰八年(1085年)两度为庆州知州。
节:符节,符节是用于军事指挥的。
骐驎(qí lín):良马,日行千里,常用以比喻有大志、有能力的人オ。
潭潭:幽深之状,喻深沉大度。
耕桑:表示安居乐业。
长:养育。
折冲:《晏子春秋》:“不出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可谓折冲矣。”原指在酒席上谈判,可以制胜敌人于干里之外。这里称赞范纯仁“运筹帷幄,决胜干里”。
政:同“正”。
要:须要,需要。
渠:他。
应时须:适应时势需要。
思草枯:昐望着塞外草枯。凉秋九月,塞外草枯,便于进兵征讨。
不入眼:不放在心上,指不追求个人功名。
箠(chuí):鞭子。本用于打马,这里却说折鞭可以鞭打敌人,喻取胜甚易。
笞(chī):用鞭子打人,转为打击。
羌胡: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里代指与宋对峙的西北边西夏政权。
参考资料:
1、朱安群,杜华平,叶树发译注.黄庭坚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87
范德孺是范仲淹的第四子,元丰八年(1085年)秋被任命知庆州边防重镇。此地范德孺的父兄都曾镇守过,而且功绩卓著。次年春,作者为范送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龚祖培编.宋诗三百首 配图本:天地出版社,2004.01:139
全诗共十八句,每段六句,章法井然。
诗一开始就以纵论军国大事的雄健笔调,写出了其父范仲淹的才能、业绩和威名,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塞垣草木识威名”,用翻进一层的写法,极写范仲淹的名震边睡。草木为无情之物,原本谈不上识与不识,此时草木都能识,足见其声威之盛。草木尚能如此,人则更不待言。所以透过草木,实是写人。这一句是对范仲淹功业威名的高度概括。接着写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敌人开户玩处女”一句用《孙子·九地》语:“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以此形容宋军镇静自着,不露声色。“掩耳不及惊雷霆”,则写迅捷的军事行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里用“惊雷”代替“脱兔”的比喻,表现出黄庭坚对典故的改造与化用。《晋书·石勒载记》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说,《旧唐书·李靖传》也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惊雷”对“处女”,不仅有动静的对比,而且更加有声有色,形象的反衬更为鲜明。这两句诗是范仲淹用兵如神的真实写照。如他率兵筑大顺城,“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接下二句又是一转:范仲淹不仅是杰出的统帅,更是治国的能臣。“平生端有活国计”就是赞扬他的经邦治国的才能,“百不一试”,即还未来得及全面施展,就溘然长逝,沉埋九泉了。这两句也是写实。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入为枢密副使,旋为参知政事,推行了一系列刷新朝政的措施,史称“庆历新政”,但只一年多即遭挫折而失败。
第二段写范纯仁。“两持庆州节”,指熙宁七年(1074年)及元丰八年(1085年)两度为庆州知州。“骐驎地上行”袭用杜甫的诗句“肯使骐驎地上行”。驰骋广野的千里马正用以比喻范纯仁。“潭潭”二句写他戍边卫国的雄姿。“潭潭”,深沉宽广,形容他的统帅气度,如卧虎镇边,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边头”一句则写他的惠政:劝民耕桑,抚循百姓,使他们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同上段的中间二句一样,这两句也是一个对比:对敌人有卧虎之威,对人民则具长者之仁。“折冲”一句承上经略边事之意而来,是活用成语。《晏子春秋》:“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原指在杯酒言谈之间就能御敌致胜于千里之外,此处用以指范纯仁在边陲远地折冲御侮,应付裕如。但下句一个转折,又把意思落到了经邦治国之上:范纯仁虽富有军事韬略,但治理国家正少不了他。
第三段归结为送别范纯粹,临别赠言,寄以厚望。“妙年”一句承接上面的“父兄”而来,衔接极为紧密。“春风”二句描写仪仗之盛、军容之壮,幕下诸将士气高昂,期待着秋日草枯,好展露锋芒。王维《观猎》:“风劲充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所谓“射猎”有时常用以指代作战,如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照理,顺着此层意思应是希望战绩辉煌,扬威异域。但是诗意又一转折:不要追求智名勇功,只需对“羌胡”略施教训即可。孙子曾经说过:“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折箠”,即折下策马之杖,语出《后汉书·邓禹传》:“赤眉来东,吾折箠笞之。”诗至最后,宛转地揭出了诗人的期望:不要轻启战端,擅开边衅,守边之道不在于战功的多少,重要的是能安边定国。
至此,就表现出这首诗的立意与匠心了。诗中写韬略,写武功,只是陪衬,安邦治国才是其主旨。所以第一句就极可玩味,“知国如知兵”,“知国”为主,“知兵”为宾,造语精切,绝不可前后颠倒。“知国”是提挈全诗的一个纲。因而一、二段写法相同:先写军事才能,然后一转,落到治国之才。诗入突出父兄的这一共同点,正是希望范德孺继承其业绩,因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也承接上面的诗意:由诸将的思军功转为期望安边靖国,但这一期望在最后却表达得很委婉曲折。尽管如此,联系上面的笔意可知,如果直白说出,反嫌重复浅露,缺乏蕴藉之致。
这首送人之作,不写依依借别之情,不作儿女临路之叹,而是发为论道经邦的雄阔慷慨之调,送别意即寓于期望之中。诗人如同在写诗体的史传论赞,雄深雅健,气度不凡。这正表现出黄庭坚以文为诗的特色。这种特色还体现于独特的语言风格方面。他以散文语言入诗,多用虚词斡旋,大量运用典故成语,力盘硬语,造语独特,使诗产生散文一样的气势,好像韩愈写的赠序,浑灏流转。如“敌人”一联,点化成语,别具一种格调,是未经人道之语。“平生”、“折冲”二联都是十足的散文句式,古雅朴茂,“百不一试”连用四个仄声字,奇崛顿挫,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的用韵也别具一格。它一反常用的以换韵标志段落的写法,第一段用“名、霆、惊”韵,第三段用“须、枯、胡”韵,中间一段却三换其韵,首联、尾联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三段押同一韵,中间一联则押仄声的“虎”、“女”。全诗三段,句子安排匀称,而韵律却参差有变。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明月生南浦 题钱奎卿诗词集。清代。郑兰孙。 携来戛玉敲金句。不弃荒芜,嘱我从头注。价重鸡林云锦护。闺中窃恐涂鸦误。回环雒诵匪朝暮。一爽尘襟,似嚼寒梅素。想见吟成夸七步。珊瑚笔底花常吐。
陈孝起索题四十九岁所临晋唐人书册子。宋代。王存。 发兴自轮囷,临池见苦辛。问年穷不死,惊坐笔如神。亦恨无臣法,应难索解人。莫将酬酒债,留尔伴萧晨。
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唐代。薛昭蕴。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赋得春风扇微和。唐代。柳道伦。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始辨梅花里,俄分柳色中。依微开夕照,澹荡媚晴空。拂水生蘋末,经岩触桂丛。稍抽兰叶紫,微吐杏花红。愿逐仁风布,将俾生植功。
重九后一日游黄崖山顶。清代。赵端。 黄崖绝顶雁行低,历险移樽万仞梯。风定白云生几席,日斜沧海见虹霓。翻怜下界花盈眼,却爱层峦鸟自啼。薄醉遄归龙眼冷,笳声遥起塞桓西。
古诗为蜀中戴烈妇谢氏赋。。郑虎文。 皎皎云际月,万里来峨嵋。峨媚郁重掩,偏照无圆辉。残光下孤冢,有女泣且悲。念女出野里,少小罹闵凶。随兄奉寡母,去楚来蜀中。十四识操作,十五工裁缝。十六及十七,习礼知修容。十八为新妇,百年从此期。提瓮事晓汲,拾柴备晨炊。饥舂盎中粟,寒织机中丝。怡然适荆布,罗绮不复施。亦有膏与沐,教妾若为姿。亦有凫与雁,与郎重相宜。白首愿终托,恩爱两不疑。那知郎遘疾,沈绵实难为。回头听郎语,执手泪不止。恨我命短浅,不得相终始。自卿来吾家,贫贱为汝耻。误汝好青春,恩情付流水。勉事新所欢,薄劣不足齿。新妇得闻之,涕泪相沦涟。哽咽方出语,谓言君毋然。忆昨奉君子,缠绵出心肝。君宁不鉴妾,妾身忍独全。生不共依倚,死当永周旋。郎君含泪谢,气绝不得言。捶床便大恸,闻者鼻为酸。剪却耳后珠,为郎作口含。煎汤替郎浴,一一亲手湔。冠裳至履袜,灰炭同衾棺。事事俱在心,周匝千万端。三朝大殓毕,五日佛事完。为郎卜吉地,送葬城之南。归来掩穗帐,月暗风娟娟。兄公忽见诮,谓汝绝年少。来日苦正多,无儿待谁靠。况本非贵族,应不愧再醮。汝意将何从,曷且为吾告。新妇仰首答,理实如所云。骨月奈未冷,斯言何忍闻。请当暂还家,勿复烦纷纭。还家跪白母,浪浪涕沾胸。念女出野里,少小罹闵凶。随兄奉寡母,去楚来蜀中。不图至今日,复累母与兄。母为岭头石,儿为涧底藤。将藤依盘石,生死永不更。阿兄得闻之,怅然问阿母。妹来欲何云,兹焉岂堪久。人生重富贵,恩义难卒守。昔我致不察,一误适载某。今果复来还,此事良不偶。阿母谓阿兄,凡事须三思。兄言不烦尔,事非母所知。东邻窃闻信,便遣媒人来。云有蒋家子,妙年二十才。浑身艳罗縠,照耀惊同侪。时时跨鞍马,观者每塞街。颇识闺中秀,愿言求令才。阿兄大欢喜,举手谢媒人。幼妹方新寡,议婚得高门。明日七月尽,八月及上旬。便可行六礼,永订百岁姻。越日日良吉,压压人语喧。阗门咽鼓乐,络绎如奔湍。流苏结步障,旖旎斗精妍。锦段数百疋,疋疋红罗缠。珠光烂盈目,奇隙充金盘。阿女长跪问,问母何事故。母乃兄不令,以女委朝露。盘石苟变迁,孤藤此焉附。岭头与涧底,斯言未朝暮。阿母谓阿女,汝兄实为此。定不相亏负,慎勿重覼缕。阿女掩面泣,气咽声不扬。默念延视息,苟且图终丧。今既见逼迫,赍志不得将。徘徊对明镜,流尘暗容光。纤纤出素手,盈盈具兰汤。洁身耻含垢,新浴成严妆。抽取髻上针,拈取箧中线。泪作密线牵,针针刺肠断。上襦接下裳,纫成合一片。维时近中秋,明月将就圆。团团下庭砌,脉脉经前轩。低头拜明月,愿母千万年。康强保多福,永永如南山。有女不卒养,中道忍弃捐。恕儿不孝罪,饮恨归黄泉。潜身出门去,旧路夙所谙。行行见孤冢,青松已丸丸。残萤点衰草,凉露转秋烟。阒寂墓门合,明灭鬼火然。抢地呼不应,渺焉竟长眠。妾生为郎主,妾死成荒阡。中元及寒食,麦饭谁与传。从容出白练,三尺冰丝寒。织作双鸳鸯,覆以并蒂莲。可怜合欢带,乃为今日缘。回身挂树杪,月落峨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