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红藤来上方,入手振之声琅琅。天台有路终须到,只在衰翁柱杖傍。
方广寺僧圆林送藤竹二杖作。明代。湛若水。 方竹红藤来上方,入手振之声琅琅。天台有路终须到,只在衰翁柱杖傍。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卜算子·七夕后一日晨雨,戏作。近现代。常燕生。 昨夜驾长桥,天孙渡河去。一夜缠绵泪不休,化作潇潇雨。地上一年时,天中一日许。既是天天见着伊,何必还凄楚。
挽戴彦诚通判三首 其二。宋代。刘才邵。 庠序亲馀论,京华获并游。艰危心有托,感激义无酬。岂谓音容隔,频惊岁月流。今来拜遗像,泪雨不能收。
蝶恋花。宋代。晏几道。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孙叔诚宰南峰过信道诸暨旧事往往能记拙诗因。宋代。王洋。 身是前身念已非,相逢喜诵昔年诗。心情似旧知无日,儿女成行能几时。政事便须书竹帛,功名何必问著龟。盱江风月时分寄,免隔关河费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