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吴门 七。清代。苏曼殊。 年华风柳共飘潇,酒醒天涯问六朝。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宋代。黄庭坚。 觅句真成小技,知音定须绝弦。景公有马千驷,伯夷垂名万年。
江上。元代。艾性夫。 江上春肥衰草生,林梢烟暖乳鸠鸣。青山与我一面雅,白鸟令人双眼明。云净有时看雨泣,水平无处觅溪声。折芳弄翠浑閒冗,时与樵渔错杂行。
园中杂书。宋代。陆游。 北窗看镜意凄然,梦断梁州已七年。猎猎彩旗春日晚,不堪花外见秋千。
秋日泛西湖。宋代。赵企。 湖光山色共争秋,一点尘埃无觅处。沉沉水底见青天,画舸直疑天上去。
送龚燧宪使致仕 其一。明代。杨士奇。 平生心在恤痌瘝,一日辞荣出九关。袖却向来经济手,去循南浦看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