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留君住,江深放棹归。碧云虚野寺,春雾重征衣。
道在经行迹,时危畏钓矶。衡门来剥喙,营虑及秋微。
寄凌髭放。明代。释今无。 雨霁留君住,江深放棹归。碧云虚野寺,春雾重征衣。道在经行迹,时危畏钓矶。衡门来剥喙,营虑及秋微。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七月九日二首。宋代。刘克庄。 樵子俄从间路回,因言溪谷响如雷。分明雨怕城中去,只隔前峰不过来。
谒仇山村墓迢和张仲举诗韵。元代。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纸烟销尽酒樽空。牛羊上垄无人管,岂为当时面发红。
朝中措(维扬感怀)。宋代。曾觌。 雕车南陌碾香尘。一梦尚如新。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如今霜鬓,愁停短棹,懒傍清尊。二十四桥风月,寻思只有消魂。
仲春释奠燕集存道斋分韵得天字。明代。袁华。 于穆素王庙,层构何岿然。时维中春月,释奠加豆笾。牺尊酌醴齐,鸾刀割牲牷。陟降礼有序,对越神在天。竣事既彻俎,朝暾曜芳鲜。坛杏炫积雪,池藻扬轻涟。鲁叟圣人胄,幽斋肆方筵。献酬仪秩秩,论辨言便便。浩唱发清响,希声寄朱弦。明时崇礼乐,安车政徵贤。
洲上。宋代。吴锡畴。 藜杖步芳洲,风花点碧流。诗情凫泛泛,心事水悠悠。有约山长翠,无名草自幽。声声啼布谷,夜雨足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