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未能酬贼未除,衰年岂敢恋安车?愿言息壤坚盟誓,从使中山有读书。
寂寞宛如天宝后,升平无复至元初。会当勒石凌烟阁,返我承明旧所庐。
分司北道留别监宪五首 其三。清代。刘鹗。 志未能酬贼未除,衰年岂敢恋安车?愿言息壤坚盟誓,从使中山有读书。寂寞宛如天宝后,升平无复至元初。会当勒石凌烟阁,返我承明旧所庐。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罗浮春寄民泽 其二。明代。陈献章。 九肋蹒跚清楚阔,九苞真与黄云深。复有凤凰山上月,遍照罗浮玉洞春。
荧煌飞檄到乡闾,犹忆中丞旧上书。九列勋劳存琬琰,三朝名姓重璠玙。
纳言司近双龙阙,廷尉门容驷马车。咫尺遗风劳梦想,高槐留荫在前除。
赵中丞以督学檄祠乡贤中丞宗鲁别驾尊人也 其二。明代。胡应麟。 荧煌飞檄到乡闾,犹忆中丞旧上书。九列勋劳存琬琰,三朝名姓重璠玙。纳言司近双龙阙,廷尉门容驷马车。咫尺遗风劳梦想,高槐留荫在前除。
满江红 丙申秋日病起后湖作。近现代。陈方恪。 倚棹湖边,看迤逦、崇城如画。记当日、鞭丝帽影,几番游冶。小苑新莺啼梦后,碧山凉月吹箫夜。尽栖迟、白首卧江南,何为者。废塔外,残阳泻。孤屿畔,双凫下。祗琴樽消歇,绮缘都舍。沧海清音人已远,江关旧恨身偏写。更支节、倦眼独临风,秋潇洒。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四 歌世祖武皇帝。魏晋。曹毗。 于穆武皇,允龚钦明。应期登禅,龙飞紫庭。百揆时序,听断以情。殊域既宾,伪吴亦平。晨流甘露,宵映朗星。野有击壤,路垂颂声。
【商调】梧叶儿 次韵鸳鸯浦。元代。张可久。 次韵鸳鸯浦,鹦鹉洲,竹叶小渔舟。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潇湘暮秋。
与王非熊宗伯游陵上仙人洞 其一。明代。李孙宸。 秋色山光到处鲜,当秋宁负看山缘。非因访古按图箓,谁解寻仙扣洞烟。紫雾羽衣长不散,石炉丹诀已无传。乘风欲问瑶池事,可有青鸾寄素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