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木槎径,树木高蔽天。径幽欲无路,树老不记年。
盛夏霜霰集,白昼雷雨悬。头碍卑树枝,足踏深涧泉。
仰看咫尺间,半日不得前。方兹汗如雨,陡觉风凄然。
行人谬调摄,疾病相缠绵。况苦乏药物,病亦何由痊?
古人号瘴乡,于以待贬迁。予生果何为?自愧亦自怜。
一官号持斧,从者多控弦。精神复矍铄,手足多胝胼。
据鞍气愈壮,报国心愈坚。愿言早平寇,归泛胥江船。
木槎径。清代。刘鹗。 我行木槎径,树木高蔽天。径幽欲无路,树老不记年。盛夏霜霰集,白昼雷雨悬。头碍卑树枝,足踏深涧泉。仰看咫尺间,半日不得前。方兹汗如雨,陡觉风凄然。行人谬调摄,疾病相缠绵。况苦乏药物,病亦何由痊?古人号瘴乡,于以待贬迁。予生果何为?自愧亦自怜。一官号持斧,从者多控弦。精神复矍铄,手足多胝胼。据鞍气愈壮,报国心愈坚。愿言早平寇,归泛胥江船。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首尾吟 其四十九。宋代。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会计时。进退云山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莺花旧管三千首,风月初收二百题。岁暮又须行考课,尧夫非是爱吟诗。
岭上望中原 其一。明代。区大相。 岭树郁苍苍,千峰划大荒。路盘秦栈没,天入楚云长。地旷留铜柱,春深贡越裳。古来思猛士,无乃固金汤。
寄兰江鞠评事。宋代。赵湘。 东望堪思捧刺时,姓名相齿有人知。公堂伴语山光入,秋阁尝茶树影移。石上琴尊从赏月,水边台榭许题诗。重因送客留连甚,长记还家不敢辞。
日日奔波日日忧,镜中华发忽盈头。青山有梦不归去,绿水无情强自留。
公馆时常粗粝饭,行囊依旧木棉裘。也知富贵非吾分,祗为君恩未少酬。
樊公名莹字廷璧常山人仕终工部尚书守松郡不三年而遗惠无穷咏此不特为其诗也附写怀原韵二首 其一。明代。张弼。 日日奔波日日忧,镜中华发忽盈头。青山有梦不归去,绿水无情强自留。公馆时常粗粝饭,行囊依旧木棉裘。也知富贵非吾分,祗为君恩未少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