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面人生,是飞蛾
2004年,魏佳艺的一首伤感的歌曲《我经历了你们不曾经历过的爱情》在网络上蔓延,听过歌曲的很多人说,惊醒了自己的爱情。如今,距离第一首歌发行已经有十余年了,我还是可以在机场、在公交车上、在店铺里听到十年前魏佳艺唱的《女人如烟》《孟婆的碗》,甚至一位朋友说自己是听着她的歌长大的。
在进入音乐行业之前,魏佳艺从没系统学过声乐,关于唱歌的一切都是凭爱好。因为1999年上大学时参加了一个校园歌手大赛,稀里糊涂拿了一等奖,她便被学校附近的酒吧聘为了歌手。从此,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便把脚尖放在了音乐的道路上。然而,无论是魏佳艺还是父母都觉得,歌手始终是个“不正经”的工作。大学毕业后的魏佳艺没有选择继续做歌手,而是参加了德国扶持的第三世界国家项目考试,获得了海外物流管理MBA的硕士。
毕业回国一年后,魏佳艺以前的一位音乐朋友找到她演唱一首歌。三年没唱过歌的她,再次拿起话筒竟然找到了曾经唱歌的感觉,欲罢不能,又踏上了音乐路。为此,一向乖巧听话的她,第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甚至不惜与父母脱离关系,执拗地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人生路。
录制《女人如烟》的前一天,投资方出了问题,魏佳艺一下子失去了资金支持。甚至还未解约,她就回到酒吧继续做驻唱歌手。在那之后的三年里,她开始卖力地唱歌、演出。她四处借钱,想方设法解除合约。
最近,我重温魏佳艺的《孟婆的碗》,“脚步轻飘地失去平衡,你在哪里,我喊着你的名。”依稀能看到十年前的小姑娘在录音棚里录《女人如烟》录到大哭、躲在小阁楼里录《孟婆的碗》的无奈身影。这些情景虽说遥远,但是对于魏佳艺来说,就像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一副独特的“烟嗓”令人刮目相看,过耳难忘。不落入俗套的创作,给魏佳艺带来了一些实质性成果。我听过她为电视剧《幽默快餐店》演唱主题歌《快乐每一天》、《阻击罪恶》片尾曲《落叶飘零》、《一起走过的日子》的插曲《那些》等,直到现在,那些经典曲目我依然喜欢反复循环听。只是,这些荣誉依然抵不过一场普普通通的感冒,咳嗽三个月,咳疾临走前带走了魏佳艺的嗓音,也带走了她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人生也跌入了最谷底。
B面人生,去扑火
整整一年,魏佳艺去学习化妆造型,试图将自己做歌手时期的化妆经验付于实践,但在最终上岗的时候,却被一位模特“骂得半死”。继续唱歌,奇怪的嗓音根本无法让听众分辨是男是女,甚至在公共场合演唱自己的歌,被歌迷当众指责是“假唱”……回顾那段时光,连她自己都说:“太难了。”
我和大多数歌迷一样,觉得魏佳艺的歌手道路也该画上句号了。只是没想到,在第二届《中国好歌曲》中又看到了她的身影,一首原创歌曲《OKOK》嗨翻全场,举手投足间散发的舞台霸气与浑然天成的“奇怪”音色,让全场听众狂欢不止。
比起当年那个裙纱轻曼、弱不禁风的长发女孩,我觉得眼前这个洒脱坦荡、帅气逼人、唱起歌来张力十足的姑娘,才是真的魏佳艺。无论是朋克、摇滚、蓝调布鲁斯还是爵士,我总能在她的音乐里面寻找到一种激情、一种力量。这种一剑封喉、直抵心脏的快感,实在让我很惊喜。
2017年9月,距离魏佳艺演唱《女人如烟》整整十年,她携最新专辑《A&B》冷艳而来。《不正经姑娘》《艳贼》《尤物的晚宴》,三首魅惑电音让听众如痴如醉;《孟婆的碗》《女人如烟》《我经历了你们不曾经历过的爱情》,三首经典金曲让听众为之着迷。此张专辑,正是为了配合魏佳艺的新声音而对原来的老歌做了重新的'编曲制作,当蝶变的她又一次站在录音棚里唱着十年前的自己,这份追梦的赤子之心,令所有歌迷动容。魏佳艺说:“这张专辑以收录新歌老歌的方式清晰地记录了我的曾经、我的现在、我的蝶变、我的执着。”
专辑主打歌《不正经姑娘》一经发布便深受好评,歌曲表达出当代独立女性的心声和态度。“不正经姑娘,我骨子里很狂,疯疯癫癫的世界,闲人免进。”平庸世界,世人皆爱卖丑姿态,那又何苦浪费时间,还不如当一个不正经姑娘!至少骨子里很狂,绝不喊痛!魏佳艺用最正经的态度唱出“不正经姑娘”的嚣张和不屑,而她特有的音质更是让人过耳难忘,创造出独属于她的一种style。
电音和重鼓,让我很容易进入《艳贼》的节奏里。来自魏佳艺独有的冲击力嗓音,再加上真假音柔情而自然地转换,歌曲演绎得更加性感有味,更有很强的画面感。
“微笑百分百,委屈百分百,燃坏了心跳的红酒百分百,聪明百分百。”換一个独一无二的姿态,就会觉得自己从来不会缺爱。我想这首《尤物的晚宴》,在一定程度上唱出了魏佳艺自己的态度。
三首快节奏的新歌听完,便是三首慢节奏的老歌。换一种嗓音,换一种态度,很多歌迷说“没有了当年的味道”。我却越听越陶醉,总觉得这嗓音就像一瓶酒,时间越久,香味越浓。
新专辑《A&B》是魏佳艺出道十年的两个自己,但她始终抱着飞蛾一般的决心,扑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哪怕失败,哪怕徒劳。她说:“90%的运气和10%的天分中,运气太重要了,这个行业不是你唱功好就一定能成功。但我相信,只要一直坚持,运气总会来的。”
星期四,我们学校举行的乐器比赛,我报名参加比赛,乐器是钢琴。
“叮呤”铃声响了,我急忙扑向比赛的地方——合唱教室。心里很着急:十二点十五了,迟了,这可怎么办?心跳得很急促。我的曲目会不会难度不够,其他人弹的曲目会不会比我的难,如果我的曲子难度不如别人,那就很难进决赛了。所以我要尽全力弹到完美,才有可能得更高分。
想着,我已经跑到教室门口,我停下来深呼吸几口,轻轻走进教室坐下来。这时在比赛的同学正在演奏《好一朵茉莉花》,我觉得他弹得挺好的,非常流畅。同学位的水平这么好,我越发紧张了。接下来,有同学当场淘汰,我更紧张了,手心出了汗,湿湿的,滑滑的,和油一样。这时,一位同学上去坐下,刚开了头,弹了没几个音,就被老师打断:“你的曲子不适合比赛。”听了这话,我手中的汗流得更起劲了,我心想,我的`曲子是八级曲目——可别出现和她一样的问题啊。真后悔没有好好练琴,练到九级、十级难度的曲子,就一定不会被老师说曲目不对了。
整个候场过程,我的心一直“嘭嘭嘭”乱跳,心里就像一台复读机:惨了,惨了,早知道平日不人情,多练几首难度高的曲子了。
轮到我了,我想,我必须要把曲子弹流畅,弹出感情,展示我最好的技术。我弹的是《斯拉夫之歌》,分为五个乐章,风格各异,对表现力要求挺高,我心里快速回忆了一遍各乐章的技术和感情要点,就开始了弹奏。
曲子一开头,就是朝气蓬勃的进行曲节奏,我想像着一队年轻的军人穿着整齐的军装,压抑着心中的激情,迈着齐刷刷的步子列队出征的场面,左手稳稳地弹着节奏,有力、沉稳,右手是旋律,激情、克制。
第二乐章是热情的摇滚,一定是打了一个大胜仗,青年军人扯开军装,甩起军帽,尽情庆祝自己的胜利,我用尽全身力气去弹重音,
第三乐章是高贵优雅的古典风格,像是一个行游诗人在吟颂军人保家卫国、无惧牺牲的高贵品格,我努力控制好手指的轮动,让音色饱满,音乐如珠玉滚动,就像用最圆润响亮的声音来表达敬意。
第四乐章是重金属摇滚,比较能展示我力量上的优势。我正越弹越投入,沉浸在音乐中,渐渐忘记了紧张,老师忽然说:“好了,可以了。”我猛地被拉回现实,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又回来了。第四乐章要弹好需要很好的力量,在这点上我一向是有优势的,第五乐章是忧郁的蓝调布鲁斯,力度掌控一向也是我的优势。现在叫停,对我来说就少了两个展示技术的机会。
一下子功夫,我心里已经滑过很多想法:是我前面已经弹得可以了,还是老师觉得我弹得不够好,再弹下去浪费时间了?我刚才有没有错音,节奏够不够稳定,感情处理得怎么样,表达得充分不充分,有没有足够的感染力……
唉,昨天晚上再多练几遍就好了!
这场比赛让我不能忘怀,那种紧张的心情让我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凡事都要事先多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到临头才不会那么紧张。
对于音乐,从古典乐到流行乐,我钟情于某类舒缓风格的音乐,查证后得知其归属于蓝调音乐。所谓蓝调,是由blues翻译而来,与其音译布鲁斯是指同一种音乐,最原始的蓝调是美国黑奴演唱的音乐,是一种自我感情宣泄的即兴乐。作为现代流行乐的根源的蓝调音乐,曲风深沉,舒缓。
而张扬激情的就应该是摇滚乐了。关于摇滚乐,它被很多人疯狂而热切的喜欢着,我曾想接受这类音乐。听郑钧,崔健,然而摇滚乐独特的美,我却始终不懂品味。特别是那种用灵魂演绎的.“地下摇滚”,它表达了太深邃的情感,也许只有太深邃的人才听得懂吧。
音乐是抒发感情的最好东西,但影响人最大的还是爱情,所以说用音乐抒发感情,还不如说是用音乐抒发爱情来得直接。古人笔下的爱情多为三种,一种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种不能拥得美人归的无限遗憾;一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这种忆往昔岁月不复返的惆怅;还有一种是相对来说幸运的,并非“得不到”也非“已失去”,而是现实拥有的,然而这拥有,在诗人的笔下也并非幻化成夜夜笙歌的欢乐,仍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相思比梦长的伤感。中国的诗词汇典里,抒情的篇章,也多是由苦涩而伤感的文字聚成。对于音乐也一样,用音乐抒情的仍多为伤感的爱情。清代词人文廷式说“人生只有情难死”,信然。
如今铺天盖地的爱情歌曲,如东南亚的台风一样频频袭来,其实在过去的某个时段,爱情歌曲在大陆音乐中,是空白的。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记得在一期综艺节目的游戏环节中,每位嘉宾被要求唱一句带有“爱”字的歌,这样的游戏要是如今也能搬上荧屏,那编导的智商就值得怀疑了。嘉宾们绞尽脑汁后,唱出来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诸如此类的歌曲。对于歌曲也一样,在那个时代,鲜有自然流露的爱情歌曲。然而相隔没几年,忽刮一阵流行风,一夜之间,表现爱情的歌曲如千树万树的花开,簇拥而至,经久不败。感情的文学表述可以为不朽的诗词,艺术表述可以为音乐。音乐与情感永远纠葛,如数学里的充分必要条件,无论是何种音乐以何种形式表现,它不变的都是内在的感情,当然我坚信更多的则是爱情。
音乐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但在其延展面上却不是纯粹的,它由听觉扩大成了视觉——存在于大脑里的影像,进而这种视觉又转化成了内心的触觉,如此一弦拨动一弦,音乐就是这样不断释放自己的能量。在音乐这个大疆界里,任你无限驰骋,你的思维游走多远,它的边界就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