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兰山寄张五》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作者】: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
【注释】:
万山:
北山:万山在
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赏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关于这片松兰山,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呢!相传,古时候,这片海还没有名字。它波涛汹涌,淹没庄稼,淹死百姓,给当地百姓白来不少的麻烦。于是,人们便开始乞求上天。希望它不再兴风作浪,给百姓带来幸福上天被感化了,为了让海恢复平静,便给这片海起了一个山的名字。从那以后海恢复了平静,不再兴风作浪,宁波也从此致富,变得繁华。
一边在脑子里回想这个导游说的`神秘故事,一边吹着海风,开始捡贝壳。这里的贝壳真多样呀,它们大小不一,奇形怪状。有的里面是棕色,外面则是一圈一圈的白色;有的如同被刀雕刻过一般,一丝一丝的,让我不禁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整个是白色的,在阳光和海水下闪闪发亮。咦?这好像不是贝壳,薄薄的,形状奇怪。一面是粉色的,另一面比这一面颜色更浅……
我们回到车上,还有我们的贝壳。我打开车窗,晚风拂过我的脸颊。我瞪大眼睛,让风装进我的眼睑,轻微的刺痛过后,豆大的泪珠掉下来。透过朦胧的水雾,我远远的望见了一块宝蓝色的玉石。哦,那是松兰山在向我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作品注释:
万山: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
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傍晚。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作品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赏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