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初新志刘酒传短句总汇56句

时间: 2022-12-01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虞初新志刘酒传短句总汇56句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 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 篆籀(zhòu):即篆书。 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4)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率真洒脱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自命不凡 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5)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乙】刘酒,是汴梁人,没有名字,自称“酒”,别人就称呼他“刘酒”。画人物,有清新刚劲之风,酒后画,更觉得有神韵。别人都认为他是张平山之后的第一人,刘酒很不屑。凡作画,落款都写一个“酒”字,似行书,也似篆书,是他的得意之笔。曾经为上洛郡王作画,郡王很欣赏他,称赞他是“张平山后一人”。借着酒意有点不高兴,急忙要回画说:“还没有写落款”。于是卷起画走到旁边的屋子,在画卷的上下左右写了百十个大大的“酒”字。大王非常生气,撕裂了他的画,赶他出去,但酒喝得仍是怡然自得。刘酒与我交往最久,没有妻子儿女,每次对我说:“死以累君。”一天正持杯痛饮,忽然死去,开口而笑,杯子还在手里。余感动于他以前说的话,为他买棺材装殓了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大王非常生气,撕裂了他的`画,赶他出去,但酒喝得仍是怡然自得。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有误,五柳先生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有误,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不是因为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 有误,他的落款似行书,也似篆书;

D。正确;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造:到

句意: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重点词有:妻子:妻子儿女

句意:刘酒与我交往最久,没有妻子儿女,每次对我说:“死还要拖累您。”

(4)本题考查的是赏析重点词语中包含的人物性格,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并结合全文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来思考。

(5)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心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阅读理解答案:

(1)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2)D

(3)①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刘酒与我交往最久,没有妻子儿女,每次对我说:“死还要拖累您。”

(4)率真洒脱 自命不凡

(5)摆脱约束、豁达超脱、释放人性,享受悠闲。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中有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房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像以前一样。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5题。

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好学问,不事生产①。年十八九,辞家居庐山,假书以读,治左氏、公羊、谷梁《春秋》②,旁出入他经,积五六年不归,其业益精淳化中③,高丽绝契丹自归④,天子方事取幽州,嘉其识去就⑤,厚答其使。因欲结其心,使叔度往谕指⑥,王以下郊迎。叔度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望见皆心服。先是,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⑦,时雨尺馀,国中大喜,事汉使愈谨。自陈国小齿下⑧,愿执子弟礼⑨,叔度不许。然所赂遗⑩甚厚,叔度亦为之纳,还朝封上11,天子善之。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先祖磨勘府君家传》)

【注释】①生产:谋生之业。②左氏:《左传》。公羊:《公羊传》。谷梁:谷梁传。③淳化:宋太宗年号。④高丽:古国名,在朝鲜半岛上。⑤去就:进退。⑥指:通旨,旨意。⑦授馆:为宾客安排行馆。⑧齿下:年纪小。⑨执子弟礼:指(对待刘式)执守子弟的礼制。⑩赂遗:以财物送人。11封上:指将高丽送的财物上缴朝廷。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高 丽 绝 契 丹 自 归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假: 答: 雨:

13.说说使叔度往谕旨,王以下郊迎的.意思。(2分)

14.高丽国内对刘式愿执子弟礼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5.结合选文,请你对刘式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参考答案:

11.(1分)高丽/绝契丹自归

12.(3分,每个1分)借 答谢 下雨

13.(2分)派刘式前往高丽国宣扬宋朝皇帝的意旨,高丽国国王以下的官员到城外迎接(刘式)。

14.(2分)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时雨尺馀。

15.(2分)治学严谨(1分)、精明强干,为官清廉(答对其一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