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2.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能力强。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
3. 家长要建立这样一种信心: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学会。他不对分数斤斤计较,才会最终获得好成绩。
4.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
5.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牛顿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心,会犯很多低级错误。
6.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7.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通过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恶;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固执;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难下心理扭曲变态。
8.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9.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
10. 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11. 哪怕有的孩子永远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牛顿如果整天因为不注意生活小节挨训,他还能是牛顿吗?爱迪生如果整天被苛责,他还能是爱迪生吗?
12.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13.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14. 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15. 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16.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17. 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戒尺一直握在老师的手里,现在依然存在。
18. 父母亲跟孩子相处中是不是理解孩子,是不是让孩子感觉舒服和自然,这是特别重要的。孩子跟你相处当中如果老是紧张、没有被尊重,或者他觉得受到的拘束太多,他就会觉得不快乐。
19. 大的教育是由生活中无数的小事构成的,几乎每一件小事的处理方式,都反映了父母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素养。
20. 那些到了高中还不想用功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从小第一把他的学习兴趣破坏了,第二你没有培植出他的理性。
21. 孩子一有什么事你就跟她发脾气,其实就把自己降到了跟孩子一样的高度了。
22. 孩子跟你相处当中如果老是紧张、没有被尊重,或者他觉得受到的拘束太多,他就会觉得不快乐。儿童经常性地不快乐,是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的。
23. 我们把纯洁的善意投注给孩子,最后孩子回报你的就是简单、朴素、善意。
24. 在孩子面前,你越沉得住气,你的说服力就越强。
25. 最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自信、干什么事都能实事求是、不讨好他人、不过于表现自己、踏实。
26. 家长不可能帮孩子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27. 生活里有些美丽的爱好,那是怎样的一种滋润;人生中有些读不尽的东西,那是怎样的一种财富啊!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让孩子多读些诗吧!
28. 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29.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
30.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
31.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说谎和厚脸皮往往联系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 。说谎的次数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个人的道德也随之开始堕落了。
32.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33. 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坏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是巨大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和教师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好阅读,避免坏阅读,这也是你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 恶行是一代一代相传的,往往暴力家长会产生一个暴力子女,等到他自己子女变成家长后,他就又会把暴力传给下一代。
2.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说谎和厚脸皮往往联系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 。说谎的次数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个人的道德也随之开始堕落了。
3.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4. 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坏”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是巨大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和教师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好阅读”,避免“坏阅读”,这也是你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恶行是一代一代相传的,往往暴力家长会产生一个暴力子女,等到他自己子女变成家长后,他就又会把暴力传给下一代。
6.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7.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通过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恶;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固执;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难下心理扭曲变态。
8.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9.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
10. 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11. 哪怕有的孩子永远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牛顿如果整天因为不注意生活小节挨训,他还能是牛顿吗?爱迪生如果整天被苛责,他还能是爱迪生吗?
12.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13.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14. 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15. 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16.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17. 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戒尺一直握在老师的手里,现在依然存在。
18. 父母亲跟孩子相处中是不是理解孩子,是不是让孩子感觉舒服和自然,这是特别重要的。孩子跟你相处当中如果老是紧张、没有被尊重,或者他觉得受到的拘束太多,他就会觉得不快乐。
19. 大的教育是由生活中无数的小事构成的,几乎每一件小事的处理方式,都反映了父母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素养。
20. 那些到了高中还不想用功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从小第一把他的学习兴趣破坏了,第二你没有培植出他的理性。
21. 孩子一有什么事你就跟她发脾气,其实就把自己降到了跟孩子一样的高度了。
22. 孩子跟你相处当中如果老是紧张、没有被尊重,或者他觉得受到的拘束太多,他就会觉得不快乐。儿童经常性地不快乐,是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的。
23. 我们把纯洁的善意投注给孩子,最后孩子回报你的就是简单、朴素、善意。
24. 在孩子面前,你越沉得住气,你的说服力就越强。
25. 最看重孩子的
26. 家长不可能帮孩子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27. 生活里有些美丽的爱好,那是怎样的一种滋润;人生中有些读不尽的东西,那是怎样的一种财富啊!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让孩子多读些诗吧!
28. 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29.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
30.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31.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能力强。“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
32. 家长要建立这样一种信心: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学会。他不对分数斤斤计较,才会最终获得好成绩。
33.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
34.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牛顿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心,会犯很多低级错误。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通过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恶;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固执;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难下心理扭曲变态。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家长要建立这样一种信心: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学会。他不对分数斤斤计较,才会最终获得好成绩。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坏”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是巨大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和教师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好阅读”,避免“坏阅读”,这也是你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哪怕有的孩子永远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牛顿如果整天因为不注意生活小节挨训,他还能是牛顿吗?爱迪生如果整天被苛责,他还能是爱迪生吗?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也不是为将来某一天可能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在享受之外没有其它功利心——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在诗歌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能力强。“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哲学家弗洛姆的一句话值得家长们一千遍地体味:“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所以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而漫画、电视和电脑都是以图像来吸引人,尤其电视,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孩子只需要坐在电视前被动接受即可。看电视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读图”方式和被动接受性相对于阅读来说,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但这帮助不是热心地帮她干这干那。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说谎和厚脸皮往往联系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 。说谎的次数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个人的道德也随之开始堕落了。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现代心理学代表人物关于学习理论可概括为二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牛顿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心,会犯很多低级错误。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生活里有些美丽的爱好,那是怎样的一种滋润;人生中有些读不尽的东西,那是怎样的一种财富啊!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