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万能简短句子摘录100句

时间: 2022-09-28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教学反思万能简短句子摘录100句

教学反思1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初次接触到科普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的重点在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我设计了一个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备《太阳》这一课时,我首先与同级老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几种说明方法。定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教育。然后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案,由浅到深,层层突破。

为了让学生能更了解这个远离我们地球的恒星,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太阳的图片,并物尽其用,用这些图片做了生动的课件。在同级老师上了后,我们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学生在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时,由于老师引导不够,学生不会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较多,在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也较多,小组讨论后的效果不明显。同级老师上完课后,我们科组的许多老师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因此我对教学设计和课件都做了修改。

在轮到我自己上课时,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从故事发生的不可能从文中找出有力证据,有简洁的词语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并适时总结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讲解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我还不忘出示关联词语的小练习。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基本上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再有,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察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课二反思让我受益良多,相信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反思2

在我学习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

三、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

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四、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反思3

《太阳》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反思这堂课,我在教学时,能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同时我也注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了解太阳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而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则是本课的难点。在讲授说明方法时,我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让学生找出描写太阳离地球具体有多远的句子,从里面找出数字“1.5亿公里,3500年和二十几年”来体会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遥远。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让学生明白太阳的“远”。我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熟悉的事例如: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500年,坐飞机要飞二十几年。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1.5亿公里是那么的遥远。”我又趁机指导学生读读出“远”来,学生很快领悟到重读数字就能体现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遥远。

掌握了太阳“远”这一特点后,“大”和“热”这两个特点的学习就相对简单了。但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学生还是不太理解,我感觉一节课渗透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的学习对初次接触说明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度大了。做比较的方法可以由老师给学生讲一讲,或者捎带提一下,让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以后再接触到这类说明方法时做详细指导,效果会更好的。

学习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内容时,我采用学生分组自学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研读文本。这部分的学习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打算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更应该是有实效的。

教学反思4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都有轮子。轱辘轱辘的轮子滚动着、转动着,给幼儿惊奇,引导幼儿遐想,令幼儿着迷,让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了不起的轮子》,让幼儿既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满足,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课前我和孩子们收集了很多有关轮子的图片和实物,如:各种各样的汽车图片;玩具汽车、火车;实物:滑板车、自行车、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通过图片及实物认识很多有关轮子的车。

本次活动我采用:设置情景,引发讨论——听听轮子的自述,了解轮子的作用——探索操作,感受体验。

一、设置情景,引发讨论

活动开始我以自演小乌龟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果然,孩子们个个都集中注意力,看我的表演,从而也进入了主题,小乌龟很伤心,让猜一猜小乌龟为什么不高兴?你有什么办法让小乌龟高兴起来?轮子会怎样帮助小乌龟?这三个问题都需要孩子充分展开想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这些车能帮助小乌龟走得快,从而进入正题——因为有了“轮子”。在这过程中不仅让孩子体验对轮子特点及作用的了解,也使孩子在情感体验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提升和运用。

二、听听轮子的自述,了解轮子的作用

通过轮子的自述,孩子们对轮子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孩子们体会到轮子的自豪,知道轮子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轮子是如何来帮助我们的。

你们还看见过哪些东西也有了不起的轮子?幼儿的思维相当活跃,从教室讲到幼儿园,到马路上,再到家里,充分发挥了想象,语言得到了发展。

三、探索操作,感受体验

根据小班孩子喜欢玩的特点,同时也观察到他们对轮子的兴趣,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游戏,让幼儿进行探索让轮子(圈)滚动起来。通过动作体验来感知轮子会滚的特性,这些方面既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的特点,也能体现对幼儿探索可能性的考虑,基于孩子已有的经验,对于帮助小乌龟跑得快、及让轮子滚起来的目标。通过玩玩轮子,孩子们探索到了轮子的好几种玩法,在玩玩中了解了轮子的作用。

上好每节课,教师都要考虑到每个环节、甚至每个细节,如老师的每个提问,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孩子是否能听懂,老师的提问是否为了目标而进行的等等,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5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之道》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反思:每次总是在完成教学过程后,才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合理与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环节的突破,是否采用了具体、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现将执教这一课后的不足之处总结一下:

1、关于质疑,这是自胜利听课回来后,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本学期语文研究的重点。在自然之道这节课上,也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在课堂上并没有做出适时、恰当的指导,而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教案继续进行,使这个环节失去了它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自己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给学生,也就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得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2、在教自然之道这课时,采取了以演促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走进角色。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来评议嘲鸫的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想: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课后一位老师提出了这个环节是否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作用,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而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描写小海龟动作的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但是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关系,还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后每上一节课前,我都要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

3、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像这样的缺点还有很多。仔细反思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平时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于心而未能成于行。

教学反思6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记叙了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为了过海,许多燕子献出了生命的情景,赞美了小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从学生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学生对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这种敬佩得以升华?我想到了学生的想像,小学生有丰富的想像力,通过合理的想像,学生会感同身受,学生对小燕子的精神深为敬佩。针对这一点,我引导学生,以《我的第一次南飞》为题,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为一只在北方长大,今年要跟父母一同过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视角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适当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

在我的引导下,因为有话可说,学生很快产生了动笔的欲望,他们个个奋笔疾书。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爸爸、妈妈更严格地督促我进行飞行训练。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天,我问爸爸:‘爸爸,能不能让我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我的头,说:‘天气转凉了,我们马上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个大海。如果你现要不努力练习,怎么能飞过去呢?’……”

在写到飞至半路,偶遇“船只”这一幕,学生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飞的那种不懈努力,通过“燕子”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及伏在船只上休息之后飞与不飞的矛盾斗争也有学生想像到了,真让我感叹学生想像力的丰富。

但是,我也清醒地看到,这类化物为我式的写作方法,相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因此,我在安排训练时,让他们选取一个片断来写一写,既不因难度太大而望而却步,也有利于这部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教学反思7

今天执教《爱之链》第一课时,因开学前的教材培训上已经整体感受了这一课的完整教学过程,当时的课上得很朴实、也很扎实。所以课前我推翻了已有的预设,借鉴两位老师上课时的亮点重新设计。课前我采用了冯丽老师第二课时的导课方法:出示“愛—爱”,让学生认一认、比一比,说说发现和感受。一看到那个“心”字,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爱是来自内心的。”“有心才会去爱。”“真爱一定要用心。”…….“是啊,爱是一个温馨的字眼,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驱走寒冷的暖流,爱就是克服万难的力量。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爱之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爱意。”我借助教参中的语言顺势引出了课题,并用周小红老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爱之链》字面意思,在谈论中学生明白了“爱之链”就是用爱串起来的链子。此时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今天的读课文跟往常可不一样,你们要接受三个挑战:第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第二要理清这爱的链子都串起了哪些人的哪些爱的故事,也就是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第三要接受老师的词语听写任务。任务不轻啊,有信心吗?”或许是我的语言激起了学生“好斗”的本性,这次地读课文学生分外的认真。瞧,他们不仅仅是读,还不时地拿起笔在画着什么,而且还腾出手来在桌上默写。很快他们读完了,我再次给了他们一分钟的时间记字形、默生词。当我听写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信心百倍,当然结果更是喜人的,就连“潸然泪下”“餐馆”“颠簸”这些我非常担心会出错的词语他们都能顺利写出,准确率几乎都达到了80%以上。要知道,这篇课文他们仅仅是初读,以往可是课文学完了依然还是错字连篇啊!

第二步,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我出示的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语故事中的那些情节中出现的,该怎样理解。这可难不到这些聪明的学生,因为要听写他们在读课文的空当儿已经去揣摩了我的心思,自然对这些词语也很是留心,清楚了出处、理解了词义、也揭示了主人公。这一步也顺利成章的解决了,这可为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啊!

第三步,我让学生讲讲着爱之链上的故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最好能用上听写的词语。这一次,他们没有再思考,我的话音刚落就已经有十来只手跃跃欲试了!第一个但起来的时陈泽昆,一张口就已经有部分学生感觉到他有复述课文之嫌了,开始坐不住了。我示意同学们耐心的听下去。这孩子还真是复述得相当不错,情节完整,主要的细节描写也没有放过。可等他刚一说完,无数只手就起来了,不等我叫起来,有一个性急的孩子就说:“他那是复述课文呢,不叫概括。”我笑着说:“没错,陈泽昆的记忆力真好,读过了一遍就能将课文内容条理清晰的复述出来,很难得,复述得很精彩。那哪位同学能将这篇课文的内容精当的概括出来呢?”

这一节课,非常得轻松,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学习氛围好极了!最为得益的应该是这种挑战的形式和老师的语言还有流畅的教学流程设计了。最近我很欣慰,课堂上总能看到学生涨红的脸和高举的手,一反常态。还记得课上对“理所当然”一词的处理。听写时,我没有直接读出来,只是笑着说:“我是老师,就应该上好每一节课;你们是学生,就应该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用一个词形容就叫----”“天经地义!”学生齐答。在词语理解时薛娇瑞在解释这一词时说:“我有题不会做,问到滕妮,她很痛快就给我讲了,她认为这就是‘天经地义’的。”“噢,你这样理解。那课文中谁认为什么是‘天经地义’呢?”我追问。“乔依认为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她说。“那天经地义是什么意思?谁知道?”我问。“就是应该的。”苏玲说。“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龚锐站起来说,他是照着词典读的,语言比我查到的这些还要晦涩,当时我只听见了最后一个词语“理所当然”。“这是词典中的解释,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我说。“就是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是合情合理的。”“是理所当然的。”“是合乎情理的。”……这节课虽没能按照我的教学预设将文本中的第一个故事“乔依帮老妇人修车”讲完,但我和学生们一样都有着和往常不一样的收获。我想这节课她从课堂的实效性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愿这节课的教学能成为后面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的极好铺垫。

教学反思8

《观潮》是孩子们进入四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我任教小学语文所教的第一篇课文,原本两个课时的课文,我花费了三个小时讲完,从课文内容到写作手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是意犹未尽。孩子们学习了《观潮》我也通过第一课学会了很多。

首先,教学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务工子弟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很好的条件,语文学习明显落后于关内的学校。所以在教这些学生语文的时候,重点要放在基础知识理解上面,包括:1.字词的读音、书写、字义;2.课文朗读通顺到流利即可,若是能够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更好。只有在做好这两项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拓展训练才能够收到应有效果。

再次,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本课生字词;2.感受大潮的奇特与壮观;3.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重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只有目标一是需要着重提出来学习的,目标二和三都是在课文学习中领悟到的。一篇课文的重点要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正是犯了什么都抓的错误才导致这篇课文的讲解如此长,效果却不怎么好。

然后,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教学语言。我是一个善于找茬,但是一般不夸奖人的人,但是现在我的职业告诉我,我要多多的去表扬身边的人,尤其是我的学生。课上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语言还是少些,他们毕竟是孩子,大人都喜欢好听的话,何况是孩子,他们更加需要鼓励。

最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细节。在教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一字一词都会被学生放大,所以无论在哪方面都要注意细节,尤其是书写上面,这节课就有被学生指出错误之处,但是自己意识不到,因为平常自己字迹潦草惯了,认为那样写就是正确的,没有考虑到在学生的眼里,他们学写字也才几年,需要极为正确和规范的书写示范。

教学反思9

《石榴》是国标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反思10

这节课,围绕“尽快通知到每一个人”这一核心问题,构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1、在教材处理上,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评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其情境是打电话尽快通知15名学生参加演出。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把握,在尊重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估计到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分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方案,进而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这样处理教材,分散了难点,也符合数学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2、“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决定了其过程性目标的重要地位。本节课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设计不同的方案,于是,从方案一的“逐个通知”,方案二的分组通知,最后逐步优化到“所有人不空闲”,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图、式等方式来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果,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策略,同时也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以及建模思想的渗透。因此,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是,这一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拓展。

3、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继而,教师建议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本节课而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反思11

《春笋》描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是一篇很优美的小散文诗,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教学时,我抓住一个“趣”字,以此入手,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从而融入文本,得到体验。

图画具有直观的,形象的特点。用图画再现课文情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既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又能激起学生对课文兴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将春笋如何醒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在春风、春雨中,一节一节,向上向上快乐地成长形象地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亲自前往看一看,读一读的兴趣,为有感情地朗读开启了成功之门。

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演绎文中情节,可以使他们对之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会使他们特别兴奋,情绪热烈,印象深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扮演春笋的小朋友们伸伸懒腰,悠悠醒来,一个一个猛然起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假象石块:顶在头上的书本)。一站一掀之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冲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被带出,再来读这段话,效果势必不一样。课文最后,伴随着动感活泼的音乐,孩子们舒展着双臂,挺起胸膛,在春风中生长,在阳光中生长,在春雨中向上,一节又一节,向上再向上,他们不就是那些生机勃勃的小春笋吗?

反思今天的课堂,有两个不足。首先是课堂节奏没把握好。低年级教学,识字写字应该是重要一环,但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就是最后给孩子写字的时间太短了,没有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其次基本功不扎实。以前教高年级,对于学生写字说实话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所以自己的板书也比较随意,结果到了低年级就发现自己的不足了,每一节课教生字我都是对着习字册一笔一画给学生做示范,可是还会出现书写不标准,写得不好看的情况,今天上课的范写“冲”字就是这样,为了不给学生不良的影响,于是我又擦掉重写,平时课堂上我也常这样做,今天上课也就情不自禁地来了一句:“写的不好看,老师擦掉重写。”

幼儿园简短的教学反思1

《聪明的乌龟》是一个寓意很强,角色语言比较鲜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来描述一件事,用鲜明的语言来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活动中,让小朋友按角色的特点模仿对话。

本次活动中,在叙述故事这一环节,教者没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这样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就没有完全理解故事内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浓。如果去夸张的表现故事,用故事的情节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可能效果会比较好。在第二次复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图复述,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自己去看、去说,如果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来引导孩子去看图说话,充分的让孩子去“说、想、看、演”。本次活动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幼儿园简短的教学反思2

在与孩子讲《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因为《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材料非常特殊,四副图之间既有相互的关联,又能打乱图序进行新的故事创编,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两个好朋友》的语言活动正是利用这一契合点,立足对故事中图片不同排列顺序的理解,来引发幼儿进行多角度创编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活动沿用了小鸟和小乌龟这两个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外形特征的动物形象,使幼儿的热情得到延续,体验到了创编活动的快乐。浅显的故事构思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多变的故事画面,为幼儿提供了反复阅读、主动创编的机会。

幼儿园简短的教学反思3

在《长大了》活动中,当活动进行到仿编儿歌内容时出现了让我觉得比较棘手的问题,幼儿在仿编儿歌时总是转不过弯来,总是围绕自己说,思维受到了限制,而联想不到自己的东西也会变长变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导上出了偏差吧,因为刚开始我只是口头上简单地解释和引导了一下,似乎有点高估了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我便用食物和动作进行引导,这时才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启发孩子的思维必须借助具体事物来进行,采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同时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来认识事物,描述事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我尝试借鉴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

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3、“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4、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

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如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记一记自己是怎样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心情。在美术课中写一写自己是怎样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的,及看到自己画的感受。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起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

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

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然后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挑战也来临了。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虽然在开学前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但面对开学时的一大堆繁杂的琐事,还是使我觉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和喜悦。

一年级小朋友课堂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我在开学的这第一周里,我不断在课堂中一边上课,一边纠正他们回答问题的站姿,语音语调,提示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回答问题要完整,等等。此外,及时还要提醒上课要集中思想,不能开小差,提示他们上课应有的规定。除此之外,一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分心,所以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入学准备的课程里,我在教授生字时,不断的加入游戏活动,谜语情节,让他们不断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朗读。在教授拼音环节,我在加入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上课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特别快。有时个别学生对个别拼音回忆不起来时,只要提醒他一下前一句,他就能记起后面来了。

总之,教师必须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采用正面鼓励的方法,不要轻易发火,因为生气是于事无补的。当学生开始走神或者是窃窃私语的时候,采用眼神或是声音的高低来提醒也可以表扬的方式提醒不认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让学生学会看老师眼神或是姿体语言非常重要这点需要平时的强化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语文素养要从小学生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一、导入新课方式多样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能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容易分心,人在课堂,心不知道早已跑到哪里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努力就自然会大打折扣,自然谈不上有什么课堂效率,所以课堂导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对学生学科兴趣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导人新课的方法不可千课一面,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媒体导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如讲《桂林山水》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风景,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如画风景中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从而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而很好地设置了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故事导入由浅入深,寓庄于谐。如再讲《司马光砸缸》时,我说道:“在宋代,有一个小孩勇救掉到水缸里的玩伴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知道是哪个故事吗?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哪个人呢?”

有的学生说出了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接着,我让熟悉这个故事的学生讲述该故事,讲述故事的学生讲得生动形象,听故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昧。学生讲完后,我说:“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原版故事,看看司马光是如何靠自己的智慧来营救掉到水缸里的伙伴的。”

谜语导入,曲径通幽,趣味横生。谜语导入,饶有兴味,平添了一种情趣。

此外,讨论导入法,创设条件,引导发现;成语导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当然,导人新课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削弱教学内容的渗透。

二、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应该做到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每节课我都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们有兴致去探索更多、更新、更深的奥妙无穷的语文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为一切学生服务,所以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无论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如何,他们悟性的高低,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好语文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习资源,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经常会在文章中遇到自己不会读的文字,这就需要通过求教于老师、同学或借助于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力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能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

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维。 当然,对小学生的阅凄能力不可要求过高。可以把品读、赏读、美读作为读书的一个目标,通过播放一些录音、视频,让学生领略阅读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教师要从音调、高低、快慢、轻重等诸多因素加于指导,让学生热爱、学会阅读。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增强课外阅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一部分学生走向了“非课本不读”的功利阅读极端。这部分学生对与课本无关的读物不感兴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就很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四、增强教师自身素养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走终身学习的发展之路,不断充电。

充电内容的首要一点是要更新观念,要学习掌握语文教学领域最新出现的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动向,以便及时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多阅读各种语文学科领域的优秀书籍。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在敬业、爱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教师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把青少年培养成材上。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一个成材,教师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感到人生的价值。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学尝试,结合《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雨的形成: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对学生来说水蒸气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虽然在实验过程中看到有小水珠掉下来,但与自然界的雨联系起来,还存在空间的限制。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通动画,用于显示水蒸气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以很形象的突破这一难点。

技能方面:生活中下雨的利与弊进行比较。由发现问题“小水珠的形成”到解决问题“雨的形成与水的循环”,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雨与人类的关系”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雨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2、动画、短片的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水珠的产生”,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凝结的科学概念,同时为了解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水循环”的动画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水的循环过程”时,动画演示了水循环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结尾时,我又设计了《小水珠历险记》的flansh动画,放到一半时让学生接着讲未完的故事,直观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有条理,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电子白板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本课的教学中,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观察和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水珠,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电子白板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演示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最终,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将电子白板的拖图、拉大、放大镜、写字回放等功能有效地与科学课堂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教学情景,扎实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学生精彩的发言,津津有味的表演以及对保护环境的理解都可以看出,课堂效果较好。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让这个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探索。

困惑之处:这个班级有40多人,这么多学生怎么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求,以及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如何落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由于时间关系,效果还不太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我在本课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有迷茫,有感悟。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首先,我从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关系入手,为合作学习做精神准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我总是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关于搜集张家界资料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作为一名合作的参与者,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同学们一起上网浏览;和他们一道做资料整理等。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愿意与我一起讨论与解决,也敢于对我的看法提出质疑,师生间进行合作与交流成为了可能。

其次,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围。

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是他们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往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独领风骚。成绩较差的同学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平时出发,让这些差生多表现自己的优点,使他们自己树立信心,让那些优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本课时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不足之处是:

老师扶得太多了些,还有本节课的反馈和评价不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学习合作积极性不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这学期我接任了三年级的汉语文教学。第一单元教学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一单元,我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因此,我重温了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低年级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从本册开始,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对识字进行归类学习,在作业和小练笔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在阅读中加强词句练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抓住导语、思考练习及课文中关键处提出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这一单元导语就用诗一般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用心去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金色的草地》在课文中关键处提出思考问题,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体会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爬天都峰》在课文中关键处提出“终于”一词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汲取力量,克服种种困难才爬上了天都峰,这种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在习作方面,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一次作文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重在激发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同时感悟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其一,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体会人物的内心。

作者在描写桑娜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描写:让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或者从旁边介绍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她的心跳得很历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外还用了幻觉描写“仿佛有人进来,桑娜一惊!”景物衬托“古老的钟嘶哑地敲。”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从文中找出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桑娜的美好品质对学生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出这样写作的妙处。我以为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应该是可行的。

其二,如何围绕“穷人”做总结。

这篇课文围绕课题,从穷人桑娜和渔夫人穷心灵却很富裕的对比描写中赞扬了广大穷人善良美好的品质。无论是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还是从情感的体验上引导学生在课文结束进行一个整体回顾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我以为,用学生开课前的一个提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穷人》为题?”学生定能从几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回顾,此时老师再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渔夫掀开帐子,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又会和桑娜说些什么?他们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请你发挥想象续写这个故事。”学生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和开放的问题结束课文学习,又带着新的思考走进新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感受一番江南的美景,那么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就能有个非常感性的认识。因为没有多媒体,所以我就利用课文的插图,说:“小朋友,你能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有一个地方,小河一条连着一条,池塘一个接着一个。小河里、池塘里种满了荷花,鱼虾在里面欢快地玩耍,这就是江南。”“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那我们就划着小船出发吧!”一下子又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起来,并播放课文的朗读,学生就听的特别认真。最后再让学生说说感受后自己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完全被调动了起来,非常认真的开始读书。

在学习第二句:“鱼戏莲叶间……”时,抓住“戏”想像说话,既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真切体验“鱼戏莲叶间”的意境。再感染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小鱼”的快乐,让学生模仿小鱼游起来,学生的兴致很高,较快地领悟了课文。最后通过赛读、评价读、演读等方式,以读促悟、以演促读、以演促思,不仅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个人的感悟,而且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朗读有声有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一堂课结束,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发现存在很多不足,对以下几方面感触较深。

1、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养成。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写字也是一件有规有矩的事情,学好规矩、循序渐进才能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时仍有同学出现,眼睛离书本太近,握笔姿势不正确等不良书写习惯。如何把良好的书写习惯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我想首先应让每个学生熟知正确的写字要领,要会说,更要会做,做好。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其次,教做写字操,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生长发育。另外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反复抓,抓反复”,让正确的书写姿势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2、引导学生多说、多度、说完整话。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训练关键是在读和说上下功夫。我设计的第二教学环节的主要意图是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我的启发性语言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两个学生的回答都没有把情景图的事物完全描述出来,我就直接进入教学语境个环节。教学过程应该是提出问题后加以引导,学生感知、回答,老师总结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灌输。应促使学生说完整话,读说能力提高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会提高。

3、注意课件教学的细节处理。

使用课件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积极性,但如果细节处理的不严密,就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另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的细节上处理的还不够好,如复韵母发音的口型滑动,教学时间的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