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卓组成的短句汇合80句

时间: 2022-09-30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雅和卓组成的短句汇合80句

小升初语文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yán jùn zhuó yǒu cheng xiào tóu xián xián guàng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shēn lín qí jìng làn yú chōng shù fān tiān fù dì bō tāo xiōng yǒng cuì se yù liú

()()()()()

jiāo—()带触()yì—()力()制()立

kān—()测()称yù—犹()富()忧()

二、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的横线上。(9分)

气势磅()久()盛名雄为()观高朋满()门庭若()琴()书画深思熟()无所不()温文()雅回味无()()飘()舞()礼()拜,()()心血()()而出()()泪下。

1、被称为大自然杰作的黄果树瀑布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结婚那天,家里好热闹,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爸爸真是多才多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对你说,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不能离开”。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改为带有问号的句子

(2)我班全体同学通过并讨论了这次诗文诵读计划。(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仿写句子)爱_____,_____。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孟郊的诗句_____。

(5)、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缩句)

(6)、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仿照句式写一排比句)

(7)、用上“无论如果还是”关联词使句子更完整。

我们工作有多忙时间排得有多紧合理安排好可以把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的。

四、选词填空,(5分)

屹立矗立耸立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在人民广场。

2、中国像巨人一样,巍然()在世界的东方。

3、大街两旁()着很高层建筑。

必须必需

1、阳光、空气和水是人们生活的()品。

2、建造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五、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5分)

虽然……但是……只有……才……不但……而且……不管……总……如果……就

1、()认真学习的人,()能取得好成绩。

2、()你对别人没礼貌,()别想让别人尊敬你。

3、()刮风下雨,警察叔叔()要在路上维持交通秩序。

4、()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5、齿鲸()吃大鱼,()吃海兽。

六、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5分)

1、小明家的房屋很小。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缩句:______________

3、李辉指着新鞋对我说:“这双鞋是我叔叔给我买的。”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只要从火星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改为“被”字句:_____

5、(1)教练指导我们。

(2)我们排练体操。

把上面两个小句子合并成一个大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9分)

《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1、在文中找出三个带“名”的词语,再根据意思选填到相应的括号里。(3分)

名声()美好的名声()名气和钱财()

2、“盛名”是名声很大,在居里夫人的一生中,盛名主要体现在哪?(2分)

3、用“”划出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的句子。(2分)

4、有时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认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是指什么?(2分)

八、课外阅读(16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

①一个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说没有,嫌他在捣乱。

②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店主(热情、热烈)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慈眉善目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培养、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驾)上摔了下来,至今不省(shengxing)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个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一美元。”老头接过硬币,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医院。

④几天之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了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⑤帕特鲁普伤好出院了,当他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时,差点吓昏过去。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铺。那个医疗小组就是他重金请来的。

⑥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出国旅游去了。

⑦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老头写来的信。信是6月20日写的,署名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信中说:“……我很开心,近况很好……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⑴从短文第②自然段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和词语,打上“√”。(2分)

⑵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⑶读第②、③自然段,回答:

①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话是什么意思?(2分)②“男孩流着泪”是因为心情;“老头眼圈湿润了”是因为内心。(2分)

③联系下文,想一想:老头为什么说“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2分)

⑷填空。①从文中的“”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老头是一个不喜欢炫耀自己的人。(1分)

②根据老头的善行,你任务可以授予他一个怎样的荣誉称号:。(1分)

⑸按要求写话。

在一次以“感恩和爱心”为主题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邦迪和老头同时获奖,请你为他们各写几句颁(ban)奖词或评语,要求语言精练、句式工整,不少于20字。(4分)

邦迪:

老头:

课外阅读,秋天的怀念(12分)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sùxixiù)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善’,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liling)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1、用“√”给问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2、整篇文章中洋溢着一种伟大的母爱。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把理由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第②自然段中的画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1+1.5+1.5=4分)

①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挡在窗前不想让“我”看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她为什么要带“我”到北海去看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说说文章为什么用“秋天的怀念”作题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深受感动。请说说你对“好好儿活”的感悟和理解。(3分)

_________

九、习作(30分)

从《我爱老师》《我和老师》《我的老师》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文。(30分)

小升初语文试卷答案

一、严峻,卓有成效,头衔,闲逛,崇山峻岭,身临其境,滥竽充数,翻天覆地,

波涛汹涌,翠色欲流,胶礁,毅抑屹,勘堪,豫裕郁

二、礡,负,壮,座,市,棋,虑,能,尔,穷,襟带,顶膜,枉费(毕生)(倾注),喷薄(挺身)(脱口)(鱼贯)(脱颖)(倾巢)(夺眶)(破门),潸然

1、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2、高朋满座,门庭若市

3、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三、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不能离开。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他怎能离开呢?

2、我班全体同学讨论并通过了这次诗文诵读计划。

3、略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肖邦离开祖国

6、略。

7、无论我们工作有多忙,时间排得有多紧,如果合理安排好,就可以把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的。

四、耸立屹立矗立,必需必须

五、只有才,如果就,不管总,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六、1、小明家的房屋只有巴掌大小。

2、拦河大坝截住了河水。

3、李辉指着新鞋对我说,这双鞋是他叔叔给他买的。

4、他只要从火星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就可以被扑灭。

5、教练指导我们排练体操。

七、课内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

1、名誉,美名,名利

2、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3、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4、美丽是指的居里夫人在盛名环绕中依旧保持自己的高尚人格。

八、课外阅读:

购买上帝的男孩

1、略

2、不是就是,虽然但是

3、医生是没有办法救的了。只能靠自己的意志了!希望上帝创造奇迹。

(第一首)

那位卓玛,

是一位藏族女子,

亭亭玉立,

热情奔放。

她着一身藏族服饰,

掬一脸阳光的笑脸。

更让我刮目相看的,

是她无形中在向我们,

传达一种信息,

自己虽然是少数民族,

虽然是藏族,

但是他们的心,

拥护共产党、

期待和平、

渴望团结。

我的心震撼着,

被这个丽江,

至香格里拉行程段,

平凡而又非凡的藏族女子。

她美丽的面容,

多像玉龙雪山,

盛开的天山雪莲。

她爽朗的笑声,

就是来自香格里拉,

远山的呼唤。

她清澈的心灵,

就如青藏高原上,

洁白神圣的哈达。

她真挚的情感,

宛若梅林雪山里,

春天的一米阳光。

如果不走出平原,

怎么能挑战,

高原的极限?

怎么会知道自己,

也有发现美的双眼?

如果不走家园,

怎么会知道,

多民族的丰富多彩?

怎么会感受到,

冬日里如春的温暖?

感谢与这两位,

藏族同胞的邂逅,

短暂的相处,

留下了难忘,

而美好的时光。

从这两位卓玛身上,

我看到了人生中,

最美的'一道风景,

那就是,

祖国的春天……

第二首

清风嗅出草原的芳香,

天空蓝色布景显宽敞。

艳阳温暖厚地的胸膛,

云朵寄于思念的心房。

星辰数着异乡的行囊,

山峰如同汉子的臂膀。

皎月猜出姑娘,

为谁在梳妆,

卓玛的情怀,

是谁在传扬。

传说她的美貌,

能让日月动容,

她的贤惠能,

让漂泊的心从容。

传说她有与花朵,

媲美的笑容,

她的温情能把,

长年积雪消融。

她的传说,

传遍了,

草原、高山、泉水、

她的传说,

传唱了,

远古幽美,

她的传说,

传唱了,

传奇的岁月峥嵘。

印在虹边,

刻在岩壁。

第三首

卓玛,

你轻盈的舞姿,

点缀在,

辽阔的大草原,

像花儿那样,

幸福地绽放。

青草为你铺上了,

厚厚的绒毯,

风儿衔着音符,

忙着把韵律,

请来喝奶茶。

卓玛,

你是草原的女儿,

你的目光温柔了,

花儿们的脸庞。

卓玛,

一个美丽的姑娘,

草原是你欣慰的家。

马蹄声哒哒,

赞美着,

美丽的家园。

马头琴悠扬,

歌颂着,

幸福的家园。

原始的牧歌,

在草原上荡漾,

引导语: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我国流传千古的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篇思想内容方面的上乘之作,而且其艺术成就,尤其在章法艺术上也是难得的佳品。

谈《琵琶行》中的“转”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一句,其中的“转”,很多唐诗选本没有注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唐诗选》、北京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唐诗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元白诗选》等。高中语文教材多选有此诗,但对于“转”也多半语焉不详,所以很多师生不知道它的特殊性,按照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来理解它,认为是“转变”之意。

在中古汉语中,“转”不仅可以用如动词,在很多情况下,它还可以放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前,当程度副词用,义为“更加”。如:

(1)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世说新语•雅量》)。

(2)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后汉书•朱浮传》)

例中的“转”和“愈”相对使用,可见“转”与“愈”意义相同。

在中古诗歌中,“转”用作程度副词更为常见,王瑛先生早已发之,如:

(3)树寒条更直,山枯菊转芳。(北周•庾信《从驾观讲武》)

(4)接枝秋转脆,含情落更香。(同上,《奉梨》)

(5)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卿月益清澄,将星转光芒。(唐•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这些例子中的“转”和程度副词“更”“益”相对成文,意义当相同,都是“更加”的意思。

在中古汉语中“转”不仅常和“益”“更”对举使用,还常常同义连用,如:

(6)一闻说尽急难材,转益愁向驽骀辈。(唐•杜甫《李(雩阝)县丈人胡马行》)

(7)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唐•陆龟蒙《月成弦》)

(8)主簿何无忌及家人皆劝令自警,卓转更很愎,闻谏辄怒。(《晋书•甘卓传》)

(9)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唐•马湘《登杭州秦望山》)

“转更”“转益”都是同义词连用,当程度副词用,皆为“更加”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收有“转益”一词,但此条义项失收,“转更”一词更未收录。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转”也应当作程度副词解。诗中言琵琶女得知诗人的被贬遭际之后,感到在这月凉如水之夜,能在江畔船头偶遇一知音,“同是天涯沦落人”,心中哀怨之情更添了几分激动,复杂的心情也难以言表,故其弦声较前显得更为急促。尤其是此时琵琶女所弹之曲在诗人听来,更觉哀婉苍凉,“凄凄不似向前声”。如果将“转”解为“变得”,似乎未能表达出诗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情感发展。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2002年审定本)第三册将此处的“转”注为“变得”,但在2004年审定通过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改注为“更、越”。李希南、郭炳希《白居易诗译释》将此句译为“退回原处坐下,把弦拧紧,拨得更急”。霍松林的《白居易诗选译》也译为“拨得更急”。这些译注可以说是比较正确的。

[知识拓展]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长篇歌行。诗篇如泣如诉的描写,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都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仅就《琵琶行》的章法艺术而论,也足可以称为我国文学作品之林的不朽之作。

一、情节铺叙奇峰迭起,别开生面

《琵琶行》的章法艺术,首先表现在诗篇故事情节的铺叙中,往往于关键处奇峰迭起,别开生面,有一种笔意层出不穷而情节又波澜起伏的艺术境界,读之一唱三迭,回肠荡气。

这首长篇叙事诗共由六件小事组成,即“江头送客”“巧遇琵琶女”“欣赏琵琶曲”“听‘倡女’自述身世”“诗人触发‘迁谪意’”和最后请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诗篇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谋篇布局,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流于平铺直叙,但《琵琶行》却在平易中显得曲折动人,引人入胜。首先是诗篇的开头部分。诗人在小序中交待,元和十年被贬,出京任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在浔阳江湓浦口送一客人。诗中写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本是写送客一事,与本篇写琵琶女的故事相隔一重,而且诗中已经交待,由于环境悲凉,心情不快,饯别宴上,又没有丝竹歌舞之类聊以助兴,致使主客“醉不成欢惨将别”。诗篇写到这里,似乎笔逢结处,但是诗人就在这将尽未尽的关键处,笔锋一转:“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事件便由送别友人突然转到巧遇琵琶女这个中心事件上来,于是诗篇的内容如柳暗花明,又有了新的境界,诗篇的正题也便脱然而出。其实,琵琶女的出现,巧在主客将别之际,都是未必如此的事,不过是诗人的艺术之笔,使事件的叙述在关键处起伏变化,盎然生趣。读至此处,不能不令人暗暗称妙,这可谓诗篇情节的“奇峰”之一。诗篇接下来写琵琶女弹奏琵琶一事,这里,诗人不惜笔墨极尽描写之能事,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传神地把琵琶女演奏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琵琶女声情并茂的演奏,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艺术教养,同时倾诉了她悲伤幽怨、身心痛创的内心情怀,给在场的人以极大的艺术感受。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喝点美酒,听点音乐,本是平常事,而且这段音乐也了却了诗人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心愿,满足了谪居浔阳“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愿望,所以这里似乎应曲终人散。但是诗人偏偏在这关键处,又别开生面地引出琵琶女自诉身世的情节,使之既展示了琵琶曲“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述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艺术内涵,又为诗人抒发感慨打下了铺垫。至此,诗篇又一次跌宕起伏,变幻生色,读来令人感到余味无穷。这可谓“奇峰”之二。琵琶女激扬幽抑的琵琶曲和被侮辱损害的身世,使诗人感慨万千:“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于是诗人感伤同命,道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借琵琶女的命运抒发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接着诗人大段倾诉了自己谪居浔阳之后,生活的枯燥和心情的苦闷,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虽然身份和地位不同,但遭遇的根源却相同的共鸣。至此,诗篇的主题已表达得非常充分,卒章收笔亦未尝不可,但是,诗人又出人意料地翻出一迭,挽留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最后,诗篇在重赏音乐、伤感泪下,即“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初读这一节,似乎感到重复,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这一迭翻得最奇最妙。它是诗人余恨难尽的表现,也是诗人与琵琶女产生深层次共鸣的所在。有了这一节,诗篇的情节才更完整,感情才更饱满,诗篇的主题也借此更加深化。因此,这一节可谓“奇峰”之三。

综观全诗在章法组织上就是这样不断地奇峰迭起,峰回路转,曲折动人,使人物形象和情感抒发愈加鲜明、深刻,整个诗篇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兴味不尽。

二、章法组织步步铺垫,处处照应

《琵琶行》在章法组织上,巧妙地步步铺垫,处处照应,使长诗环环相扣,而又连贯回护,浑然一体。

大凡做长题不如写短句容易蹴就,松散离题是常见的毛病。这就需要作者在组材上铺得开,收得住,上下文既要铺垫,又须照应,前勾后搭,珠联璧合。《琵琶行》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诗篇开首一段,并非仅写送客一事、所遇之景和离别之情,实际上是为琵琶女出场做铺垫,也为长诗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肃杀的秋风,夺去了万物的.生机,只有红的枫叶,白的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抖;冷冷的江月,毫无生气的夜色,更使秋意萧索凄凉。这种悲凉难耐的氛围恰好烘托了琵琶女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悲惨不幸的红颜薄命和诗人谪居失意的不满情绪,更与全篇抑郁伤感的基调相吻合。所以说诗篇一开始,不仅以“兴”开头,而且拢住了全篇。接下来写琵琶女的出场:“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琵琶女难言的心理活动、迟疑的动作和羞以见人的情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可以想见,琵琶女出场前后有如此令人纳罕的表现,说明必有其鲜为人知的隐情。这就为琵琶女倾吐自己的遭遇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为下文悲伤幽怨的琵琶演奏和人物悲惨命运的铺叙创造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艺术效果。可见,琵琶女出场一段,虽然着墨不多,但蕴藏了很丰富的内涵,起到了伏笔、铺垫、领起下文的作用。诗篇主体部分写悲怨幽抑的琵琶曲和琵琶女宠辱翻覆的身世,前后呼应,相映成趣,同时又是江州司马伤发感慨的动因;而江州司马倾诉自己“谪居卧病”,生活寂寞枯燥,心情抑郁不快的境况,又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以及听琵琶曲和琵琶女身世的感受前勾后搭。结尾部分从“莫辞更座弹一曲”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一段连贯全篇的段落安排,诗中的人物、事件,得到了充分的描写和展示,主题更加深化,尤其诗人的情怀得到进一步的抒发。诗篇从开始渴望听到音乐,到果真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最后又扣在了重赏音乐上,使全诗的内容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而又跌宕起伏的动人篇章。长诗不仅大处着眼,而且小处铺垫照应之法也不乏其例。如主客即将分手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不仅是一笔过渡,而且也是一处铺垫。它暗示了琵琶弹技的出色,同时也照应了前面诗人送客渴望音乐助兴的欲望。再如琵琶女色艺双全,惹得众纨绔子弟争送“缠头”的红极年华,又从反面为年长色衰,委身商贾的凄凉现实做了铺垫。而结尾处“满座重闻皆掩泣”一句,除了记叙“重闻”乐曲感触更深的情形外,也是一处补笔。用“满座”照应了开始提出而又搁置了很久的“客”,使行文一丝不漏。整个诗篇从大的事件到小的情节,都能做到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前铺垫,后照应,使长诗一脉相连,浑然一体。

三、材料安排精当自然、详略有致

《琵琶行》在章法组织上很讲究剪裁艺术,取舍精当,行止自然;详略结合,错落有致,使诗篇不仅有张有弛,而且主旨鲜明。

全诗的内容含量很大,有景物,有人物,有事件,人物也并非仅有琵琶女和江州司马,事件更是千头万绪,仅琵琶女的身世大约就有二三十年的跨度,如此纷繁复杂的材料如何组织在几百字的篇幅里,不能不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诗人却把材料处理得很工稳,全诗读来如行云流水,不着一丝人工痕迹,表现了诗人精湛的组织篇章的才能。

从大的方面看,景物的描写一律用略笔。这是因为已有的自然环境描写已经勾勒出悲凉的氛围,对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抒发悲愤的情感起到了恰好的渲染作用,无需多用笔墨。写人物,重点放在琵琶女上,诗人的形象是随着琵琶女形象的完成而逐步显露出来,因此着墨也在琵琶女之后。至于“客”,是开头“送客”事件中的一个人物,与中心事件关涉不大,故写得很简略。而“商人”“善才”“秋娘”“五陵年少”均未出场,只是应叙事的需要提到而已,但借琵琶女的嘴已道出了这些人物的本质和特点。诗中有六件小事,诗人紧紧抓住中心着力写了三件:一件是演奏琵琶,一件是琵琶女身世,一件是诗人的谪居生活,而以前两者为要,其他一概略写。诗人在处理这些材料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剪裁手法。如同样写人物,琵琶女是明线手法,而诗人的形象则带有暗线的色彩,而且琵琶女侧重在经历上,诗人则侧重在感受上;同样写遭遇,琵琶女是正面描写,而写诗人却是侧笔的方法,迂回表现;同样写音乐,第一次浓墨重彩,侧重在弹者的表演上,而第二次重闻音乐则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听者的感受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其悲惨遭遇的集中写照,诗人为了突出命运的悲剧性,紧紧围绕“一宠”“一弃”大做文章。写她得宠之时,小小年龄(十三岁)就学得了高超的琵琶弹技,“曲罢常教善才服”;她天生一副娇颜丽色,“妆成每被秋娘妒”;芳年妙龄就色艺双全,赢得众多纨绔子弟的追逐,竟然能够“一曲红绡不知数”,她也以此忘形,挥霍放纵。“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个小镜头就极写出琵琶女得意忘形的狂态。诗人就是通过她的“才”、她的“色”、她的“被捧”、她的“狂态”写出了琵琶女京城名妓豪华放纵的生活和地位,其他的生活情节概不提及。紧接着,诗人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两句过渡,一笔就结束了琵琶女恣情纵意的享乐生活。收笔如此之速,一使行文简洁利落,二寓意琵琶女这段生活如过眼烟云非常短暂。写琵琶女被弃之后的生活,诗人巧妙地采用了两相对照的手法竭力突出其乐极生悲的不幸。琵琶女过去是娇颜丽色,现在却是“暮去朝来颜色故”;过去是门庭若市,“五陵年少争缠头”,热热闹闹,欢快惬意,现在却是“门前冷落”“老大嫁作商人妇”,冷冷清清、独守空舟;过去可以和纨绔子弟纵情欢乐,可以敲碎钿头银篦,可以嬉闹打翻酒杯弄脏衣服而不足惜,现在却是眼巴巴看着商人丈夫重利轻别出外经商,把她无情地丢在船上扬长而去。“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栏杆”,这个小镜头就写出了琵琶女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悲凉无奈的痛苦,她只能借助梦境寻找一点当年的欢乐,然而醒后潸然泪下,倍感心伤。现在惟一没有失去的是那高超的琵琶弹技,然而不遇知音又弹给谁呢!诗人正是通过这“一宠”“一弃”的剪裁,先扬后抑,让琵琶女在两个世界里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前后强烈的反差,使琵琶女的悲剧程度更突出、更强烈,从而深刻地揭示出琵琶女不幸遭遇的社会意义。由此可见,诗人在写琵琶女的遭遇时,既有泼墨如云之笔,也有惜墨如金之处。泼墨如云就集中写她的“宠”,写她的“弃”,而且笔力放在“弃”上,极写她的“悲”、她的“怨”;惜墨如金就精选几个生活小镜头画龙点睛地写她得宠之时的“狂态”和被弃之时的“哀情”,而其他材料都一概舍去。经过这样巧妙的剪裁处理,一个哀愁、怨恨、遭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蹂躏的女子形象就活脱脱地站立在读者面前,同时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感和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也借此得到充分的宣泄。仅此一例,就可以看出诗人在剪裁方面手法灵活多样,驾驭复杂题材的能力胜人一筹。

综上可见,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仅是一篇思想内容方面的上乘之作,而且其艺术成就,尤其在章法艺术上也是难得的佳品。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