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想利济天下的诗句摘录96句

时间: 2023-12-3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导语: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而讽喻诗中所表达的“兼济”之志又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怀。白居易在前期集中创作大量的讽喻诗,目的就是为了通达上听,裨补时阙,从而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志向。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其思想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学界对白居易思想分期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观点:卸任左拾遗之际,任杭州刺史时和被贬江州司马时。其中,“江州司马时期”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也是集中在以“兼济”情怀为主导的被贬江州之前的这段时期。

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之前的前期,“兼济”思想占据主导,“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贞元十八年,白居易正式踏入官场,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此时的白居易青年得志,满怀壮志;当时的宪宗皇帝也很器重他,这大大激发了白居易的政治热情。期间,白居易创作了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共172首;此后,则是兼济与独善的矛盾阶段,直到最后的行独善,中后期大部分作品则是以闲逸和感伤为主调。《新乐府》五十首作于任左拾遗时期,“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秦中吟》共有十首,作者在自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一个共同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诗歌的形式,采用讽喻的手段表现出来,为的是通达上听,补察时政。

白居易的讽喻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的创作倾向:第一,是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不论是沉重的赋税徭役,还是纷乱的战事。在《新乐府》组诗中,有接近二十首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这类诗歌为我们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农人形象:《观刈麦》中的贫妇人,《采地黄者》中的受灾者,《卖炭翁》中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中的折臂老者……他们饱受着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观刈麦》作于元和二年,写割麦者与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这种对民众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跃然纸上。《采地黄者》作于元和七年,诗人当时在下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一入冬就断了口粮,被迫采地黄换取粮食来维持生计,“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来喂马,白居易对此深有感触,创作了这首以采地黄者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第二,是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堕落、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百姓无情的欺压恶行的尖锐控诉和揭露,以此来讽刺和规劝皇上和上层统治者。在《秦中吟》、《新乐府》等诗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轻肥》前面描写“内臣”、“大夫”、“将军”们赴宴的盛大和酒食的丰美,结句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捕蝗》中,写蝗虫肆虐,殊不知“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统治者借蝗灾发民难财,这种卑劣的做法怎能不让人切齿?《官牛》是借官牛来讽刺当朝的统治者只注重自身的享乐舒适,却不能体会到民众的辛酸:“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买花》中的田舍翁:“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是对社会贫富悬殊的讽刺,一丛盛时的牡丹居然相当于十户中人的赋税,何等的触目惊心!这些都是对统治阶级的赤裸裸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类,是对怀才不遇世人的同情和对有才之人得不到应有赏识的哀叹和惋惜。放眼社会,更多的是有志不得伸展的无奈,是庸者位尊而贤者贫贱的不公现状,是贤才遭妒和小人当道的混乱世道。诗人也是这种群体中的一员。因此,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来对这种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希望皇帝能够亲贤臣、远小人,重用贤德之才,惩诫投机取巧的贼眉鼠辈,以此来实现兼济天下的志向。

《哭孔戡》作于元和五年,闻知孔戡死讯的白居易潸然泪下。对孔戡的遭际,白居易说“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最后,白居易发出了“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为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的感叹。白居易也和孔戡一样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对孔戡遭际的哭泣,也是对同病相怜的自己的悲痛。《薛中丞》中,白居易开篇说"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首先对薛中丞正直的性格和人品做了肯定,然而社会上歪风盛行,小人当道,"奸豪与巧,非不憎且惧”,“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作者对此表示出深深的痛恨和惋惜,“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是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一种痛斥和批判。

总之,不论哪一类诗歌内容的讽喻诗,白居易创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能通达上听,裨补时阙,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重用,希望以此来帮助君王补察时政,从而实现自己济世经邦、治国平天下的“兼济”之志。所以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兼济”情怀都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兢兢业业的责任意识。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君王,他们雄才大略、开疆辟土,在文字中抒发理想、彰显气魄。创作过不少霸气的诗词。

霸气的诗句篇一

● 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龟虽寿》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感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感谢“越陌度阡”远道而来的贤士们,屈尊相从,在今日的宴会上促膝谈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他们像南飞乌鹊,择木而栖,绕树三匝,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呢!于是,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在千古诗人中,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写得出来,也只有他能与之相称。至今读之,犹觉豪气逼人。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

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开头四句。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全诗的中心。在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

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老当益壮,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千百年来,《龟虽寿》被广为传诵,表现了很强的生命力。

霸气的诗句篇二

●明太祖朱元璋的《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多。

燕子矶位于南京城北燕子矶镇北端,西、北、东三面临长江,面积约1万平方米,矶头海拔36米,峭壁悬崖陡立江水之上。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从这里登岸,是时,正好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横跨苍穹,一弯钩月遥挂天边,面对这壮丽的景象,诗兴大发,激情豪迈地吟咏出了这首《燕子矶》。朱元璋放牛娃出生,几无文化,可这首极具王者之气的打油诗,比喻得当,气魄宏大,非常人所及,抒发了一代开国之君的豪迈情怀。朱元璋正是从这里走向金陵,走向帝王宝座的。

霸气的诗句篇三

●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毛主席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诗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景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激情。帝国主义列强妄图侵占这大好河山,而我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文采”、“风骚”,在这里显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统治者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武功曾经几度辉煌。扫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汉武帝;南征北战的唐太宗;结束纷争的宋太祖;纵横驰骋的成吉思汗……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把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绎得那样烟波浩渺。历史不仅为我们论证了这个古老国度的战斗力,更为我们树立了驱除一切敌寇的自信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为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霸气的诗句篇四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如何?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最后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他心爱的美人虞姬持剑起舞,其间举剑自刎,由此还演绎出中国历史上至美爱情的千古绝唱。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霸气的诗句篇五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荣登帝座威加海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气势雄浑,气魄浩荡,千古传颂。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霸气的诗句篇六

●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阵阵秋风下白云纷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5、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9、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1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1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13、“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1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辛弃疾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0、“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21、“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5、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秋瑾《失题》)

26、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2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28、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9、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韦道安》)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3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3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元景安传》)

3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37、“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38、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39、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4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

4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4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4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4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46、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47、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4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4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与陈伯之书》)

5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5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56、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57、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

58、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5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60、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

61、“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

6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6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6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