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诗句大全摘录7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关于中秋节诗句大全摘录70句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十一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一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十二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十三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这天最美,中秋节的好句摘抄。月,洒一地的`清辉,思乡的游子,或歌亦吟。中秋之夜,他们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灵。中秋月圆,花好情郁之际,古代中国文人们的情怀更是诗意飘逸尽染,词风横荡天涯。下面是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大全,欢迎参考阅读!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大全1

1、桂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阳关曲》

4、青雀西来,嫦娥报,道佳期近矣。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苏轼《念奴娇·中秋》

6、声直上,蟾蜍窟。 ——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8、可怜闲剩此婵娟。 ——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0、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 慧霖《闰中秋玩月》

11、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 ——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1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4、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9、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20、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

2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2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3、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2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2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2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2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28、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秋宵月下有怀》

29、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

30、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倪庄中秋》

31、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八月十五夜》

3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中秋月》

3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

34、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中秋见月》

35、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

3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3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大全2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12、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15、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0、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____晏殊《中秋月》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4、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6、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7、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8、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9、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____苏轼《念奴娇·中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诗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苏轼《念奴娇·中秋》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 苏轼《念奴娇·中秋》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