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季节特征的诗句汇聚76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反映季节特征的诗句汇聚76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释】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急性)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季风气候冬春季降水少的特点,春季回温相对较快,在作物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降水虽不多,但来了。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和逆温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元春.雪》: 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

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

白居易从早莺、新燕、浅草、乱花中感受到春天到来的脚步,感受到季节更替初见春色的喜悦,见草草绿,闻花花香,对西湖的喜爱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1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答案

1.(1分)最爱(爱)

2.(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3.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5.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答案:

4.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5.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3.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4.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2分)

答案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1分;“早春美景”,1分。

(2)(2分)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3.(2分)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4.(2分)答案略,所写内容要符合诗句内容,语句要优美。(对“乱花”“浅草”有描写即可)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

6.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5.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

答案:

1、初、早、新、渐、浅

2、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3、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

(自制: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钱塘湖初春 在湖边骑马春行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②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③“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2.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暖树”、 “ 新燕”、 “乱花 ”、 “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回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8、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11、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12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4)苏轼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美景令作者陶醉,以至于流连忘返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诗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6)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通过对早莺、新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1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答]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春天)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

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生机无限,一片生机)

3、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诗中哪些字暗示了季节?

早春; 初 、早、新、才。

4、 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5、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请你从中选出一句,作一点赏析。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发的感觉;“几处”、谁家“用词极有分寸,紧扣早春的特征,描写细致入微。

6、 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

1、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唐】窦巩《秋夕》

2、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唐】白居易《中秋月》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4、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

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唐】来鹄《偶题二首》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

11、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12、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唐】白居易《秋思》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13、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14、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5、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

16、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唐】孟浩然《初秋》

17、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0、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2、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23、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2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

25、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宋】黄庭坚《念奴娇》

2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宋】秦观《浣溪沙》

2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8、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2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0、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31、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32、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宋】陆游《秋波媚》

33、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3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秋歌》经典诗句

36、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37、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宋】秦观《木兰花》

38、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唐】杜甫《客亭》

39、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宋】程颢《秋月》

4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唐】孟浩然《初秋》

4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苏轼《中秋月》

42、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4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44、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45、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46、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唐】杜牧《秋晚江上遣怀》

47、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4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9、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50、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宋】柳永《八声甘州》

5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

52、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53、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唐】刘禹锡《秋风引》

5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55、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王维《秋夜曲》

5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57、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宋】秦观《秋日》

58、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5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

60、秋风万城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