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后
唐代:孟郊 作者介绍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译文
昨晚听到了小雨淅淅淅沥沥落下的声音,是上天想唤醒这些还在沉睡中的万物吗?
什么东西最先知道春天来了呢?庭院里的小草已经争先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尖芽。
听雨
元代: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开篇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场景: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屏风独坐,黄昏烛影,加上暮年独饮,从内到外,均透露出几分孤寂落寞的情味。此时诗人正沉浸于往事的回味之中,慨叹仕途生涯使自己失去真我。然而,诗人内心深处仍然保有一份真情,它在春雨淅沥中,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这里,京国与江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鉴赏
这首词上阕写景,表明春色将残。“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起首二句写春到江南景色。江南多雨,连贵如油的春雨也不稍缺,所以“雨打江南树”。“雨”是飘飘洒洒的细雨,是知时节的.好雨,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春雨,而不是孟浩然《春晓》中所写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催开百花的及时雨,而不是摧残百花的风雨,所以下句才说“一夜花开无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诗句)春雨降下,一夜之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来到了。这是写初春景色。但是好景不长,时不我待,转瞬之间,阳春三月已过,就到暮春时节。“绿树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三四两句写暮春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是“绿树成阴果满枝”了,花期已过,累累果实已经挂满枝头。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果树下已有游人踏出的归路,说明花期已过,游人渐少。上阕纯写春景,但写景中已露惜春之意。
下阕抒情,词人欲留住春光。“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一二句写词人与他的挚友刚相逢,正欲共赏美丽春景,无奈已经到了暮春,花事已残。这当然十分令人惋惜,于是词人还想作最大努力,把春光留住:“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作者无法,便把希望寄托东风身上。他端着酒杯,向东风祈祷:东风呀,你继续地吹吧,不要匆匆而去。他知道,只要东风浩荡,春意便不会阑珊。通过这一举动,词人的惜春之情、留春之意便跃然纸上了。
虞美人·梳楼
宋代: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然而,本词的主人公看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形象更说得通!
绮罗香·咏春雨
宋代: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译文
春雨挟着冷气,欺凌早开的花朵,雾气漫着烟缕,困疲垂拂的柳树,千里烟雨暗暗地催促着晚春的迟暮。整日里昏暗迷蒙,像忧愁满腹,想要飘飞又忽然停住。蝴蝶吃惊自己的翅膀湿重,落在西园栖息;春燕喜欢用湿润的春泥筑巢,飞来飞去。最无奈,是道路的泥泞,妨碍了风流男女的约会佳期,使他们华丽的车辆到不了杜陵路。极目眺望,江面上烟雾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难以找到官家的渡口。远山全都隐隐约约,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临近残断的河岸,可见绿绿的水波涨起,使水面上漂着片片落红,带着幽愁漂流向东。记得当日,正是因为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门。正是因为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烛谈心。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曾经被冯唐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惊艳过,那大概是因为那时还不曾读到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真是爱极了韦庄的闲散和淡然,用词通俗,完全是白描的写法,仿佛抬头就能看到杏花春雨江南,微风中的一池春水,以及细雨濛濛中,酒庐边上的美人,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也因此一直觉得应该春天去杭州一趟,看看茶山上采龙井的姑娘,沏一壶明前的新茶,再怀缅一下那个痩瘦削削的吵着要拿杭州户口,然而最近在异国他乡发高烧的少年,诗酒趁年华。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前最爱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磊落潇洒中又不失豪情,多少有些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后来喜欢“也无风雨也无晴”,不是我豁达,也不是我淡然,只是我不在乎,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现在喜欢整首词,尤其喜欢他描写雨滴打在竹叶上的声音,喜欢道路泥泞中拄着拄杖慢慢往前走的情景,喜欢夕阳西落,微风微冷,山头孑立的.身影,这些小细节总让我想起那些徒步穿梭在森林,沙漠,草原,海岸的时光,后来很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写的不算上乘,同写春夜雨,杜工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精情景境溶在一起,就我自己而言,觉得高出不少。当时觉得眼前一亮的原因在于这是陆游写的,陆放翁一直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要离世了,还跟儿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直是现实中的郭靖啊,要继承武穆遗志。
但他的诗,越长大越觉得略显用力过猛,翻来覆去那几个主题和意向,但又不像杜子美那般接地气,敢于把疮疤揭开了让你看,敢于写丑,所以当看到这般小清新的诗作者是陆游的时候,还是很惊讶的,中间两联一副恬淡闲适的心情,有一种苦大仇深的大叔突然见开始宽袍缓带,红袖添香的反差萌,当然,后来细细了解,原来是他在表达自己不受重用,闲的无聊......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 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 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 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 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 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
最近跟小伙伴谈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焦虑”,三十不立的焦虑,对于自己再怎么挣扎可能这一生也就这样了的焦虑,还有对未来迷茫的焦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就是天地光阴都太长又太短,生命在其中才如此的脆弱又绵长,脆弱到可能恍恍惚惚这一生就过了,又绵长到很多事情不得不考虑,不得不想,想到想不明白的问题就不想了,这一生也才过了一半。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那些宴饮,那些觥筹交错,鲜衣怒马的时光,终将随着时间而渐渐消逝,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最后还是李太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太白就是好,写什么都好。
临江乡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我的确是爱极了杏花这个意象,春天开的茂盛灿烂,又不像桃花般灼灼耀眼,太过热烈。 而所有写杏花的诗词里,最爱此篇,大概不是所谓的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而只是单纯的觉得,一个人在夜里吹笛到天明,那应该是有很多故事,又无人可讲吧。笛声中有杏花纷纷落下,未妨惆怅是清狂。
论语 先进篇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用曾子的这句话来作结吧,高中时候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真心不明白为什么孔子会说:“吾与点也”。如此出世的理想,着实与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相去甚远,他虽然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但一直以为那不过是不得已为之,又怎么会是圣人真心的想法呢。
直到后来某个春节,春风和暖,天気晴好,就在湖边泡泡温泉,晒晒太阳,远方传来若有若无的歌声,水边的芦苇有一搭没一搭的泡在水里,人群三三两两散落在各个池边,我才明白,曾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礼乐兴盛,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的缩影,想起那个战乱硝烟时代中颠簸奔波的身影,突然就明白圣人那喟然一叹,究竟叹的是什么。
1、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2、雨恨云愁,江南仍旧称美人。——王禹偁《点绛唇》
3、寒蝉悲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多情自古伤分别,更何堪、冷落清秋节。
7、今宵酒醒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
8、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灿烂----------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利益,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5、我喜好春天的雨,本日下了一场分外美的雨。雨,滴滴答答的打落在窗户上,有花瓣随下落下。我闭上眼静静聆听春雨润物的`声响......
16、多么想写下这美妙的时刻啊!但是,我没有那么好的文采。于是,收罗了诗人的美妙文句与你一同分享。
17、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交。
20、千里荤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