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合集6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写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合集60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下面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武气绝半日复息,

汉军游骑貂锦衣。

长生木瓢示真率,

江上楼高二十梯。

大藩从事本优贤,

桥下幽亭近水寒。

《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刘开添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挺挺大桥吟不得。

写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1

黄鹄矶,禹功矶,

长江水分离。

远古江水,

紧缩的水坎,奔忙的大禹。

鸟语鱼跃沉船急,

芦苇浩荡,

黄鹄集散地。

一琴一鹤,

战国的伯牙,

三国的道士,

跨越时空,

看鹤鼓琴多欢娱。

黄鹤一去,

晴川历历,

今日又食武昌鱼,

大桥江水随人意。

天关,地轴,

蛇山龟山归一体,

中华的玄武,世界的玄武。

道法自然有明理,

武当兴起汉水移,

武汉长江建桥数第一,

中华巍然世界立。

蛇山,龟山,

中华四千年历史。

大桥载着文明,

大桥载着希望,

叱咤风云,威震东西,

东海、南海全无敌。

写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2

观江

八角楼上赏江滩 畅游九桥看武汉

将邀请大学生、诗歌爱好者到武汉江滩万里长江横渡博物馆,观赏长江、江滩美景,创作诗词,以及征集读者畅游武汉9座跨江大桥。

游江

夜登游轮觅知音、江枫渔火不夜城

将邀请部分参与者登上长江游轮,感受两江四岸的夜晚美景,戏长江水、吹长江风、听长江沿岸鸟声虫鸣。

吟江

晴川阁中会诗友 鹦鹉洲上吟诗篇

将在晴川阁举办诗会,以诗会友。

写江

挥毫写尽长江情 泼墨印染千里卷

将邀请书法、绘画、诗歌爱好者,到汉口江滩举办笔会,请他们现场挥毫,创作跟长江有关的诗词。

展江

诗情画意登雅居 长江诗廊美名传

“展江”活动将大赛优秀作品在万里长江横渡博物馆里展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优秀作品还可以在明年建成的武汉江滩“长江诗廊”里予以展示。

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一:,《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二:刘开添《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挺挺大桥吟不得。

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诗句三:《七绝·咏武汉长江大桥》

龙腾天堑变通途,浪涌烟波一道弧。

汽笛声中留鹤影,长虹托起夜明珠。

拓展: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时期,武昌为湖北省会,汉口为商埠,汉阳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基础。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各方所注。

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用以沟通南北铁路。  1912年5月,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  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将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会跨江接轨,为此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也预留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