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转眼西归十一春,父茔草已蔽蓝天。
一生忠厚人称道,两集行书儿喜欢。
谈笑堪为吾地冠,持家更在本村先。
无常假若非胡点,今仍安祥度晚年。
【二】
记得当年家甚贫,父亲购米十七春。
三湘市场皆询问,全省城乡都找寻。
四子攻书上大学,一人卖力赚微金。
阳光始见却长去,至爱深情留众亲。
【三】
由县退休返本乡,父亲百日仍然忙。
为修公路费心血,替撰碑文饿肚肠。
村里通车千载颂,石头刻字万年扬。
一方造福众夸奖,人尽祝其福寿长!
【四】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五】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情。
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功名。
【六】
曹邺(唐)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七】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八】
卧榻听蛙夜不眠,几多思绪du伴声旋。
节临念父心犹切,自zhi处怀恩意更专。
诲女桑麻知稼穑,启儿道义识才贤。
齐家赖得辛勤守,慈孝门风接力传。
【九】
父亲山脉母亲河,遥望几思求与索。
依巍旷雄源泉水,时光匆瀑任蹉跎。
日出而耕丰守望,辛劳伴度家中乐。
空手出门抱财归,欲求答见儿女托。
【十】
如山父爱舐犊情,寄望深沉护远行。
拨亮心灯前路领,驱逐黑暗照光明。
无私奉献辛勤勉,励志成才事业兴。
大爱无疆恩厚重,遥思背影泪花萦。
对联由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而成,因而兼有各种文体的`优点和特点:新奇优美,规整雅观,格调多变,灵活自由,短小精悍,音韵和谐,艺术性强,适应性广,具有普遍的实用意义和欣赏价值。
父亲去世七字对联
上联:青山常绿托先灵
下联:福荫永垂佑后启
上联:青山溢气龙凤舞
下联:蛇形灵贯子孙荣
上联:抗美负伤不居功
下联:勤俭持家教子严
上联:昆仲竖碑裕后裔
下联:二老添彩灵生辉
上联:青山源远护吉地
下联:碧水长流霭瑞气
上联:名山吉地安父母
下联:永固佳城旺子孙
上联:青史天长照后人
下联:沃土地久藏英魂
上联:求解放征战南北
下联:为公仆两袖清风
上联:四面青山绕吉地
下联:五方龙脉供仙灵
上联:鹊巢奥运颂千秋
下联:父母生死常相伴
上联:他山石借佳城固
下联:懿德碑铭福泽绵
上联:同树雄心创家业
下联:共卧钟灵佑后人
上联:百世昌隆赖先辈
下联:千秋功德垂子孙
上联:报效先辈唯修德
下联:希冀儿孙当尽忠
上联:操如松柏清如竹
下联:言可经纶行可师
上联:茶品千秋风雨韵
下联:花开万代桂兰芳
上联:青山佳城佑后人
下联:月形吉地葬忠骨
上联:青山绿水好风光
下联:五岳河川多美景
上联:常观碧水流源远
下联:永佑后人福泽长
上联:慈诲千载犹在耳
下联:懿德万年永流芳
上联:当年幸立程门雪
下联:此日空怀马怅风
上联:高卧名山多福荫
下联:长眠福地永光辉
上联:美德常与天地在
下联:英灵永垂宇宙间
上联:龟岭凭栏餐秀色
下联:龙山揽胜浴清风
上联:桂馥兰芳钟毓秀
下联:人杰地灵锦绣图
上联:合冢长眠千载旺
下联:精英永驻万年荣
上联:慈母圣地千秋在
下联:子孙尊教万古存
上联:此地山川添秀色
下联:升天紫气佑儿孙
上联:后环青山千古秀
下联:前抱绿水万代昌
上联:佳城永固千秋在
下联:吉日常照万代荣
上联:龙腾吉地光辉远
下联:鸠跃名山福荫多
上联:马卧牛眠荣地脉
下联:龙腾凤舞护坟茔
上联:教子相夫称美德
下联:节俭勤劳存懿范
上联:虎形毓秀生瑞气
下联:吉地钟灵启人文
上联:岵峰常育千枝秀
下联:屺泽永滋百代荣
上联:近智近仁近孝悌
下联:希贤希圣希显达
上联:慷慨解囊呈爱心
下联:栏栅闪亮树高风
上联:牢记礼为孝之本
下联:莫忘道以德而宏
上联:良图百代传风范
下联:仪表千秋启后昆
上联:灵安福地卧真穴
下联:子孙世代福无休
父亲去世对联
上联:礼尽三年心难尽 下联:丧终此日德未终
上联:三年礼尽换红彩 下联:满门吉庆福自来
上联:故人已去整三载午 下联:哀思常存一千天
上联:三载不见泪落尽 下联:千里相隔眼望穿
上联:慈萱西去 三载铭心 隔世相望千行泪
下联:音容莫睹 九曲回肠 终天思亲总伤情
上联:月亦蒙 云亦蒙 泣血三载 梦依思亲泪
下联:江也深 海也深 刻骨今生 铭怀慈母恩
上联:慈母已去整三载 下联:哀思常存一千天
上联:慈母驾鹤西去悠悠三载抹不去亲人心中这份永远的痛
下联:慈母魂兮归来茫茫人海遮不住亲人眼里那盏常明的灯
横批:母仪千古
上联:三年如一日慈母音容犹在多想承欢膝下再诉衷肠
下联:三年似一世慈母魂兮归来但愿时光倒流永不分离
横批:遗爱千秋
上联:忆往昔操劳一生至躬背
下联:看今朝享乐三载梦娘归
上联:慎终已尽三年礼;
下联:追远常存一片心。
横批:事亡如存。
上联:严父慈母驾鹤西去三载,音容笑貌应犹在;
下联:孤男弱女守孝前来千日,疾首痛心何其了。
上联:痛融三载,笑貌音容常入梦;
下联:福荫百年,贤良德品永铭心。
上联:树欲静而风不止
下联:子欲养而亲不待
横批:慈爱永持
上联:春秋三度陇上犹显劳形
下联:松柏万年堂前常瞻遗容
古诗原文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译文翻译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注释解释
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
标:标志。
物序:时序,时节变换。
拟:比,对着。
却月观:扬州的台观名。
凌风台:扬州的台观名。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
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
上春:即孟春正月。
创作背景
公元507年(梁武帝天监六年)旧历四月,抚军将军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何逊迁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不离左右。这首诗即写于第二年早春。
诗文赏析
兔园,《史记》称东苑,在今河南商丘市东。逊时在扬州,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而建安王萧伟《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梁孝王刘武的兔园。诗中的兔园,意即指芳林苑。园中百卉,独咏梅花是因为梅花自有它独特的标格。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尤为醒目。
“衔霜当路发”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它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正因梅花盛开,霜落其上,故曰“衔”。正因梅花盛开,千娇百媚,与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却月观,凌风台,想必是园中的主要景点,自然梅花更盛。“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其一)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梅花动诗兴。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汉武帝的陈皇后,擅宠骄贵,终因骄妒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故诗曰:“朝洒长门泣”。《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后经劝说,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故诗曰:“夕驻临邛杯。”
“朝洒”二句,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写兔园之梅,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梁孝王到首都长安,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见而悦之,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一住几年,乃著《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将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临邛借喻游子,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