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石头艺术的诗句摘录60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赞美石头艺术的诗句摘录60条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太湖石 白居易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在。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双石 白居易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描写奇石的诗句有哪些1

石器时代,乃人类文化初始;

爱美之心,为社会进步标志。

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浓缩山川自然之灵气;

先祖以山顶穴为居,寄予天工宇宙之神力。

引线穿石即美饰,改石为磬可清音。

《史记》载舜帝制墨玉为玄圭,

《周礼》称周公植神壁于侧立。

屈原投江,昆仑和田玉并明月璐;

卞和献璞,荆山落凤石雕和氏璧。

秀皱瘦透,米芾相拜赏石之痴名;

《云林石谱》,杜绾纵论千岩之瑰异。

聊斋志异,蒲松龄鬼怪篇中《石清虚》;

红楼遗梦,曹雪芹青埂峰下《石头记》。

鉴石使人宁静,赏石定说缘由,

拜石使人脱俗,有石坚贞传奇。

石中蕴天机,可以养禅悟性;

山川览胜境,极尽遨游情趣。

君子比德于玉,智者乐水好石。

古云石不能言最可人,石我相融更飘逸。

赏石文化,起始于远古,

立言于春秋,发展于魏晋,

兴盛于唐宋,移情于明清,

全盛于当今。念我泱泱中华,

历史悠久,物产丰盈。

遍行神州大地,可见五岳虎踞龙盘,

江河蜿蜒逶迤;举目华夏春秋,

多有奇石楼庭水榭,盆景穿堂入室。

古有冠云峰透逾灵璧,巧夺平泉;

皱云峰纹比波摇,形同云立;

玉玲珑剔透中涵,气如白虹;

仙人峰婀娜多姿,犹如丹青。

可谓园林无石不秀,书斋少石不雅。

时值今朝,海清河晏,

人心思定,石逸大兴。

历览古今史石,深感博大精深;

倍数众多石趣,更觉洪荒神奇。

寿山、青田、鸡血、

巴林九州名石,源远流长;

菊花、雨花、桃花、

梅花色彩斑斓,粲然如画;

水晶、碧玺、玛瑙、

翡翠露珠凝滴,莹练丝刷;

昆石、绿石、文石、

泥石千姿百态,秀丽典雅;

硅化、石英、钟乳、

蛋白自然瑰奇,神力物华;

纹理、象形、图案、

生化莫衷一是,妙笔生花。

抚长江黄河石,三峡河洛,

绘于尺幅,日月星辰缩于寸章;

注太湖灵璧石,重峦叠嶂,

嶙峋陡峭,烟云隐起遗韵绵长;

掠风棱戈壁石,巉岩险怪,

裂摧倒势,船樯驾帆饱疾风状;

每凌波而采石,精气聚集,

陨星吐芒,天工开卷令人神往。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

山川形胜,悬崖瀑布跃然石间;

人物动静,都市村庄,

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栩若眼前。

雄若崇山峻岭,苍茫叠嶂,

可谓石小乾坤大,景微内涵丰;

微似嵌空宛转,峰峦耸拔,

叩之闻金声玉振,云雨又纵横。

瘦皱漏丑透:傲骨铮铮,

神秘莫测,镌镂攀缠,

怪异夸张,玲珑贯通;

奇巧怪美韵:神工劈就,

妙趣横生,鹤唳冷逸,

浑然天成,仪表雍容;

顽拙秀险幽:独立坚韧,

质朴无华,体态雅致,

形砺势峻,宁静清空;

纹形色质神:清晰流畅,

造型奇特,色泽交融,

刚柔相济,韵灵气动。

可谓雅俗共观赏,奥秘齐探究;

平淡见神奇,洁简寓意弘。

呜呼!

天赐奇石,人赋妙境。

实为大美无言,大器反拙,

大成若缺,大象无形。

览群山如开万卷,敏思大千哲理,

逢佳石似饮佳酿,品尝超凡艺术,

悟石趣仿闻美声,欣赏天籁音律,

藏奇石恰交知己,畅谈百味人性。

慧眼识真谛,有增智益慧之灵气;

修身悟禅性,有净心化垒之功能。

石体坚贞,情意操守,

不以柔媚悦人,还本孤高介节;

石性沉静,刚直不阿,

不随波逐流,且性纯粹温润。

观石能沉淀嘈杂之浮躁,

滤尽浅薄之俗朽;

品石可摒弃挫折与颓废,

重振进取之心劲。

石为良师益友,能静心养性;

石可预示万物,能鉴古知今。

往事越千年,有石为证;

人类尚无限,以石为伴。

有道是石我相依,物我两忘,

道器参融,铿铮美仑。

非仁智者无以悟其道,

非高逸者无以得此情。

赞天苟地会人石相契,

情景升华谐和氤氲!

描写奇石的诗句有哪些2

元元太初,天地玄黄。

不周山倒,火滥水洋。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女娲炼石,中凰山上。

五色仙石,用之未尽。

补天遗石,赐予何方?

周游神州赤县,遍涉河岳海疆;

驻足于泃水柔巧,凝眸于燕山苍茫;

信手抛石于天,灵光坠地而藏;

自此紫气拥畿东形胜,瑞霭笼蓟北康庄。

西汉初,划区县,

此地建置平谷,旨发高祖刘邦。

斗柄悠悠,岁月茫茫。

今逢盛世,瑞相呈祥。

天之瑞相,祥云七彩;

地之瑞相,奇石放光。

一者,发于轩辕台侧,

再者,隐于金海河床。

石以产地名之,遂有轩辕金海;

名以奇伟标注,华夏传盛一举名扬。

轩辕石,象形石种,

帝王气象,石中之王。

集瘦漏透皱、清丑玩拙、

奇秀险幽于一体,黄帝之魂,

天工神韵,堪称王者至尊。

其质肌理缜密,坚如金刚;

其肤鳄脊蟾皮,纹脉古香;

其色宛如锈铁,褐黑赭红;

其声叩之若磬,余音萦空;

其形惟妙惟肖,仪态万方。

一石一象,大美无言:

或如雄关古堡,石窟敦煌;

或如玉宇琼楼,蓬莱仙境;

或如峰峦幽洞,大漠孤舫;

或如飞禽走兽,剑戟刀枪,

或如名胜古迹,层峦叠嶂;

或如莺雀鸣啭,龙凤呈祥……

维溯黄帝逐鹿,军次北方,

决战蚩尤,浴血残阳,

若非黄帝之灵寓寄,何来此石逸秀雄强?

金海石,图案石种,

诗画乐章,石上国画。

绘日月星辰、四时八节、

万事万物于一图,诗词歌赋,

合奏交响,可谓艺术典藏。

其形无棱,轮廓流畅;

其质如玉,温润光亮;

其色斑斓,娇艳缤纷;

其纹明晰,千变万化;

其境天成,华美绚丽精妙绝伦。

一石一画,万古不复:

或波烟袅袅,大地苍苍;

或北国风光,江南水乡;

或旭日斜阳,蝶舞花香;

或龙吟虎啸,百鸟翱翔;

或云岚飘渺,漱玉含芳;

或将军守关,美人霓裳……

举凡椰风蕉雨之境,栩栩如生之象,

俱为泃水淘沥于万载,

终塑成于地火岩浆,

遗“上宅”先民打磨之迹,

存渔猎农耕远古时光。

今谓平谷奇石,信乎上天之赐女娲所赏。

凝天然神韵,呈万物瑞祥;

列祖国奇石之库,谱石文化史华章;

蜚声中外,国际金奖。

天地共伟,日月同光。

予大众精神享受,助平谷腾飞辉煌。

功泽当世,美哉永芳。

当歌当赋,万代昭彰!

(第一首)

大足石刻,

中国石窟艺术的光芒

走进大足,

走近,

酒窖的陈酿,

走进,

大足人梦想和希望。

我希望,

写下每一个字,

都是一块石头,

能像大足石刻一样,

散发着,

石窟艺术的光芒。

我希望,

写给大足的诗中,

每个一标点都是,

古代匠师精湛的凿痕,

大足石刻的雕像一样,

注入了,

大足人的智慧和信仰。

然而,

我只是,

乘箴言而来的`看客。

试图,

找到石刻的昭示。

黯淡或辉煌,

需要闭眼冥想。

夕阳,

纷飞的思绪,

明亮我的眼睛。

凝视,

石壁上的隐语,

一滴滴闪烁历史的泪,

悄然滑落。

滑落,

华夏文明的长河,

像涅盘于,

中国版图上的明珠:

大足石刻,

瞬间汇成,

展望中国石窟艺术的,

——滔滔洪流

(第二首)

佛像,心灵的铭刻

追求,

打开心门。

携一把虔诚的钥匙,

走进佛湾。

夕阳,

远远地,

俯瞰摩岩群像。

众佛,

缓缓走近我的心,

或坐或站、

或倚或卧。

神秘的大足佛像,

让禅意,

在天地间油然而生。

如行云流水,

穿越历史的沧桑。

立于佛前,

佛旨,

拯救今生。

(第三首)

大足佛,

是大足人的前身。

历史中走来的佛,

或唐或宋。

纯朴的乡民,

捧出清亮的水。

过滤,

艺术和信仰,

举行,

最盛大的欢迎。

大足佛像前,

吸取,

新世纪佛文化的朝阳。

入口,

高悬佛意,

一把古旧的铜锁。

将宁静与喧嚣,

淡泊与浮躁,

善与恶,

尘封。

钥匙,

是思想之花的刻刀。

将美好的旅程,

刻在心间。

将思想的脚印,

刻在佛心。

佛心。

思想的沉淀,

斑驳出,

石刻文化艺术的盛宴。

(第四首)

昌州古邑,崇佛儒道;

根性惟善,淳厚民风。

然则世道悯悯,岁月无常。

是以刺史韦君靖,在龙岗山开山裂岩,

名匠赵智凤,在宝顶山摩崖造像。

夕阳落而星月升,碎屑飞而刻像成。

洋洋兮,七十余处十万余尊;

欣欣然,八方百姓慕名登临。

佛、儒、道,和谐相处,

世俗与宗教,相依相生!

大足石刻,技艺无双;

风姿各擅,形胜纷呈。

千手观音,似开屏孔雀,

慈愿把尘世间,苦难拯救;

困乏佛陀,犹侧卧小憩,

平静得,看不到一粒埃尘。

媚态观音,不理他人目光,

如灼灼桃花,恣意绽放;

养鸡姑娘,坚守朴素愿望,

用慈祥,喂养鸡们成长。

轮回,图演绎宿命,

告戒,从善修法积德之义;

牧牛图布,道讲经,

阐明,皓月耀古烁今之理。

横笛独奏女心怀民众,赐之以福乐;

十八层地狱阴森恐怖,威之以祸苦。

甚至楼台亭阁、花草树木,

也刻画得,细致入微;

就连飞鸟野兽、牲畜虫鱼,

亦塑造得,栩栩如生。

而经文、傍题、

颂词、记事等铭文,

亦为石刻中,之佳品。

于是四方辐辏,蔚为大观;

八面来风,人气鼎盛。

人云:

黄山归来,不看山,

大足归来,不赏刻!

(第五首)

伟哉!大足!

不虚“大丰大足”之盛名!

毓秀山川,叠翠峰峦,

生自然之佳景;丰厚历史,

淬炼沧桑,孕人文之名胜。

壮哉!大足石刻!

中国石刻造像陈列馆,

世界龛窟艺术之精品!

川東之明珠,渝州之盛境,

龙水湖为之色泽润,

玉龙山为之瑞气增。

二龙绕“五山”,石刻更神韵!

起于初唐、经五代、

过两宋、历明清,

崖刻艺术,光耀寰尘。

七十五处摩崖,一千余个龛窟,

五万余身雕像,十余万铭文,

无一不是,国之天琛。

规模宏大,刻艺湛精,

内容丰厚,特点鲜明,

不愧“世界文化遗产”,之佳名。

遐迩八方,闪烁乾坤。

夫大足石刻,五山拥菁华大地陈经筵。

北山、南山、

宝顶山、石篆山、

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

各具特色,各赋魂灵。

座座系天工神造之杰作,

处处系自然历史之结晶。

北山造像,雕刻细腻,

典雅美俊,佛教故事,

震撼人心;南山石刻,

刻艺精美,神系完备,

道教塑像,个个传神。

宝顶山刻图,技艺髙超,

造型丰润,密宗人物故事,

引人入胜;石篆山石窟,

刻工细致,“三教”共生,

突破传统世俗,塑像典型;

石门山雕艺,佛道结合,

生动巧妙,突出人神特点,

形态逼真。“儒、佛、道”,

三教合一,“孔、老、释迎皆至圣”。

惩扬恶善,同归于治;

宣教仁爱,共求于真。

圣哉!“五山”雕像富神魂,

大足石刻,丰律韵!